一起答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强化卷(五)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甲市A企业根据该省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向本市D河排放污染物,该市B企业在符合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但不符合该省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向D河排放污染物,该市C企业超过该省污染物排放标准向D河排放污染物。大量的长期的排放污染物导致该河流污染十分严重,用该河河水养殖鸡鸭的养殖户损失惨重。 

    问:

    (1)根据我国的水排污收费的规定,A、B、C三企业分别要缴纳什么费用?

    (2)这些受到财产损害的养殖户可以通过何种途径获得救济?

  2. 2011年以来,某市花园小区(以下简称小区)距离某汽车修理厂(以下简称汽修厂)最近的一栋住宅楼中陆续有居民被确诊患有癌症。由于小区位于汽修厂下风向,已被确诊患有恶性淋巴癌的小区居民李某意识到癌症的发生可能与汽修厂喷漆作业有关。经专家证实,汽修厂喷漆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体含强致癌性的苯类物质,长期接触会诱发癌症。

    李某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汽修厂停止喷漆作业,并赔偿损失30万元人民币。李某提交的证据除损害证明外,还包括汽修厂所用油漆含有苯类物质的产品说明书、关于苯类物质具有强致癌性的专家证明、长期接触苯类物质会诱发恶性淋巴癌的医学文献资料、李某患有恶性淋巴癌的诊断证明。汽修厂则辩称虽然喷漆所产生的气体中含有苯类物质,但由于致癌原因很多,李某提交的证据不能直接证明其所患癌症与其喷漆作业之间存在必然因果关系,因此请求人民法院驳回李某的诉讼请求。

    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自2005年以来汽修厂因喷漆作业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害气体散发,环保部门曾屡次向其下达限期治理决定书,责令其停止喷漆作业,重新选址,并远离人口集中区域。但是,汽修厂对此决定并未理睬。 

    问:

    (1)在本案中,如果汽修厂否认李某提出的侵权事实,是否应当举证,为什么?

    (2)如果汽修厂应当举证,那么应当对哪些事项承担举证责任?

    (3)环保部门责令汽修厂限期治理而不采取进一步强制措施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 33. 论述我国海洋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

  4. 32. 简述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内容。

  5. 31. 简述环境利用行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6. 30. 简述应当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情形。

  7. 27.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在行政处罚程序中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权利的情形有【 】

    • A.责令停产
    • B.没收
    • C.吊销许可证
    • D.较大数额罚款
    • E.责令停业
  8. 29. 简述环境污染的定义及特征。

  9. 28. 下列属于国际环境法的一般原则的有【 】

    • A.国家主权至上原则
    • B.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 C.防止环境损害原则
    • D.谨慎原则
    • E.污染者负担原则
  10. 25.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上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包括【 】

    • A.医院
    • B.学校
    • C.机关
    • D.科研单位
    • E.住宅
  11. 26. 有居民海岛的生态系统保护包括【 】

    • A.开发、建设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 B.开发、建设不得超过海岛的环境容量
    • C.应当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
    • D.严格限制在有居民海岛沙滩采挖海砂
    • E.严格限制填海
  12. 24.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的征求公众意见的方式包括【 】

    • A.征求公众意见
    • B.咨询专家意见
    • C.举行座谈会
    • D.举行论证会
    • E.举行听证会
  13. 22.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应当被划定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城市类别包括【 】

    • A.直辖市
    • B.省会城市
    • C.沿海开放城市
    • D.计划单列市
    • E.重点旅游城市
  14. 23.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原则包括【 】

    • A.“三化”管理
    • B.专门处置原则
    • C.全过程管理原则
    • D.就地处理原则
    • E.分类管理原则
  15. 20. 规定了“清洁发展机制”的国际性文件是【 】

    • A.《控制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 B.《京都议定书》
    • C.《关于持久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 D.《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6. 21. 我国《宪法》和相关自然资源法规定,只能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包括【 】

    • A.水资源
    • B.森林资源
    • C.土地资源
    • D.草原资源
    • E.野生动物资源
  17. 18. 根据《刑法》第338条的规定,污染环境罪的最高刑期为【 】

    • A.10年
    • B.15年
    • C.无期徒刑
    • D.7年
  18. 19. 第一个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

    • A.保护自然国际咨询委员会
    • B.世界绿色和平组织
    • C.世界自然保护同盟
    • 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9. 16. 依照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狩猎证持有者可以猎捕的野生动物是【 】

    • A.国家一级保护的
    • B.国家二级保护的
    • C.非国家重点保护的
    • D.《濒危物种贸易公约》禁止贸易的
  20. 17. 下列属于环境行政责任承担形式的是【 】

    • A.环境行政处分
    • B.环境行政指导
    • C.环境行政赔偿
    • D.环境行政强制
  21. 15. 一般勘查许可证的有效期最长为【 】

    • A.3年
    • B.5年
    • C.7年
    • D.10年
  22. 14. 危险废物的识别标志上不需要标注的是【 】

    • A.警告性、针对性的通用图案
    • B.危险废物的名称和种类
    • C.危险特性
    • D.危险废物的产生地
  23. 13. 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的机构是【 】

    • A.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 B.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 C.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
    • D.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
  24. 10. 海洋大型拖网、围网作业的捕捞许可证,由下列哪个部门批准发放【 】

    • A.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 B.省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 C.沿海地方省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 D.国务院
  25. 12. 下列不属于我国《水法》所称的水资源的是【 】

    • A.河流
    • B.湖泊水
    • C.海水
    • D.冰川积雪
  26. 11. 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按照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 】

    • A.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
    • B.生产用地、城市用地和生态用地三类
    • C.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四类
    • D.基础设施用地、城市发展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三类
  27. 8.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 】

    • A.三级保护
    • B.缓冲区
    • C.准保护
    • D.储备区
  28. 9. 我国《草原法》规定的草原所有权由【 】

    • A.国家所有
    • B.集体所有
    • C.国家和集体所有
    • D.国家、集体和个人所有
  29. 6. 有权批准临时性海洋倾倒区的国家机关是【 】

    • A.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 B.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 C.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 D.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30. 7. 在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中,涉及放射工作、辐射应用、放射性物质的综合性标准是【 】

    • A.《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
    • B.《核设施流出物监测一般规定》
    • C.《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
    • D.《辐射防护规定》
  31. 4. 我国负责协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的机构是【 】

    • A.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
    • B.环境保护部
    • C.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 D.国务院突发事件应对办公室
  32. 3. 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直接依据是【 】

    • A.环境质量标准
    • B.污染物排放标准
    • C.环境方法标准
    • D.环境基础标准
  33. 5. 我国制定的第一部防治水污染的专门法律是【 】

    • A.《环境保护法(试行)》(1979)
    • B.《水污染防治法》(1984)
    • C.《水法》(2002)
    • D.《水污染防治法》(1996修正)
  34. 2. 标志着中国的污染防治工作已经从末端治理进入到以源头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阶段的法律包括【 】

    • A.《清洁生产法》
    • B.《海洋环境保护法》
    • C.《大气污染防治法》
    • D.《水污染防治法》
  35. 1. 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控制对象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 】

    • A.第一环境问题
    • B.第二环境问题
    • C.原生环境问题
    • D.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