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真题及答案解析
-
A工厂在未经环保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投资兴建了一条三氧化二砷生产线并投入生产。由于其排放的含砷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中,造成与A相邻村庄的村民在饮用河水后出现了砷中毒的症状。此后环保部门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第31条的规定,责令A依法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A遂委托B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告表认为:由于A工厂排放的含砷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河中,导致该评价区域内水环境中砷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在未彻底消除污染的情况下,河水不适宜再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为此,报告表的结论是:除非A工厂投入技术先进的污染物处理设备,全面回收处理废水中的砷物质,否则A工厂应当另行选址建设。然而,由于污染物回收处理设备成本过高,A工厂难以投入相应资金,且A工厂在当地属于利税大户,地方政府也不愿意令其搬迁。环保部门只好以“A工厂应当积极治理已产生的污染,减少废水排放并缴纳排污费,补偿村民所遭受的损失”作为审批意见通过了该项目,但河水被污染的状况最终未能获得解决,厂群纠纷时有发生。
问: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由于《环境影响评价法》将“补办”环评手续也作为合法行为对待,因此我国许多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先建设、后‘补办’” M的现象非常严重。
请结合本案谈谈《环境影响评价法》第31条关于“补办”环评规定的不足。
-
A和B分别经营的鱼塘相邻,有堤岸相隔。A经营的鱼塘因其不善于管理,鱼儿成长缓慢,眼看就要亏本,A就想方设法寻思如何挽回损失。正巧在附近有一家工厂C,其排污渠道与A的鱼塘排水口有一个汇合处,为了防止污染,平时这个接口是封闭的。某夜,趁着天降大雨,A偷偷将接口处挖开,污水进入鱼塘,导致鱼苗大部分死亡。同时,由于雨势较大,污水漫入了邻近B的鱼塘,造成B经营的鱼塘中鱼苗大部分死亡。
问: (1)本案中,A的损害应当由谁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2)本案中,B的损害应当由谁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
什么是水事纠纷,它有哪些类型?如何处理?
-
试述我国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分类及各类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
-
简述国际环境损害赔偿中的赔偿基金方式。
-
简述自然资源保护法的目的。
-
简述我国控制固体废物转移的法律制度。
-
《南极条约》的宗旨是( )
- A.冻结和搁置所有的领土主权要求
- B.南极永远专为和平目的而使用
- C.各国有权在南极自由地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并增进相互间的国际合作
- D.建立南极协商会议制度
- E.建立南极海洋生物资源有序开发机制
-
什么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它有哪些特征?
-
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的环境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 )
- A.农业活动
- B.社会生活
- C.工业生产
- D.建筑施工
- E.交通运输
-
我国保护野生植物的法律制度包括( )
- A.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出口许可制度
- B.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集证制度
- C.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制度和分级保护制度
- D.野生植物资源档案制度
- E.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监视制度
-
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自然保护区内的分区包括( )
- A.核心区
- B.过渡区
- C.缓冲区
- D.实验区
- E.外围区
-
依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我国将海洋倾倒许可证分为( )
- A.普通许可证
- B.特别许可证
- C.临时许可证
- D.紧急许可证
- E.指定许可证
-
我国《刑法》规定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罪名包括( )
- A.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 B.非法处置或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 C.非法猎捕和狩猎罪
- D.非法占用耕地罪
- E.破坏矿产资源罪
-
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包括( )
- A.法定取得
- B.强制取得
- C.天然孳息
- D.时效取得
- E.开发利用取得
-
国外学者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所提出的主要理论根据有( )
- A.“天赋人权” 论
- B.“环境权” 论
- C.“环境要素先占” 论
- D.“环境公共财产” 论
- E.“公共信托” 论
-
“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体现的国际环境法原则是( )
- A.谨慎原则
- B.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 C.国家主权与不损害管辖范围以外环境原则
- D.防止环境损害原则
-
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的机构是( )
- A.国务院林业部门
- B.国务院环保部门
- C.国务院农业部门
- D.国务院国土资源部门
-
标志着海洋环境保护条约体系基本建成的国际法文件是( )
- 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B.《伦敦倾倒公约》
- C.《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
- D.《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
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计征依据是( )
- A.开采的矿产资源种类
- B.开采的矿产资源数量
- C.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 D.矿产品的销售收入
-
依照我国《森林法》的规定,依法转让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使用权的限制条件是( )
- A.不得将其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的出资、合作条件
- B.不得将其作为合资、合作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
- C.不得将其作价入股
- D.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
-
依照我国《水法》的规定,水资源规划分为( )
- A.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与流域专业规划
- B.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与区域专业规划
- C.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与流域综合规划
- D.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
-
依照我国《渔业法》的规定,渔业生产的基本方针是( )
- A.以捕捞为主
- B.以养殖为主
- C.以加工为主
- D.以扶持为主
-
依照我国《森林法》的规定,国家用于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制度是( )
- A.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 B.森林生态补偿费
- C.森林植被恢复费
- D.林业基金
-
依照《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对于核动力厂等重要核设施外围地区,应当划定 ( )
- A.特别保护区
- B.特别限制区
- C.规划限制区
- D.规划保护区
-
依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其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的审批机关是( )
- A.国务院
- B.国务院环保部门
- C.国务院国土资源部门
-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
2008年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 )
- A.对地方水行政部门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 B.对地方环保部门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 C.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 D.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得超过标准值( )
- A.20分贝
- B.15分贝
- C.10分贝
- D.5分贝
-
依照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 ( )
- A.90天
- B.180天
- C.一年
- D.两年
-
在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中,率先规定“达标排放、超标违法”制度的是( )
- A.《海洋环境保护法》
- B.《水污染防治法》
- C.《大气污染防治法》
- D.《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确立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原则是( )
- A.船东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
- B.船东和保险人共同承担风险
- C.保险人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
- D.保险人和承运人共同承担风险
-
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与资源单行法规中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 )
- A.具结悔过、消除危险、赔偿损失
- B.返还财物、恢复原状、支付违约金
- C.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恢复名誉
- D.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
-
向已制定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 )
-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 C.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 D.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
依照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 )
- A.浓度控制制度
- B.总量控制制度
- C.源头控制制度
- D.末端控制制度
-
从狭义上讲,我国现行的自然资源税是指( )
- A.矿产资源税
- B.土地使用税
- C.林特产品税
- D.水产品税
-
依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规定,排污者可以申请减缴或免缴排污费的情形是( )
- A.被评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
- B.经营亏损、资不抵债的
- C.遇有不可抗力和其他突发事件遭受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
- D.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
-
在我国现行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 A.《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C.《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D.《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
由我国首创的防止新污染产生的法律制度是( )
- A.“三同时”制度
-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C.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 D.排污收费制度
-
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体现的生态规律是( )
- A.“物物相关”律
- B.“时空有益”律
- C.“协调稳定”律
- D.“负载定额”律
-
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文件是( )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
- C.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 D.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