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法理学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 
				
试举例论述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两个条件。
 - 
				
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主要内容。
 - 
				
简述法律解释的特征。
 - 
				
简述法律文化的特征。
 - 
				
为什么说对权力资源的调控是法治的要义之一?
 - 
				
法对科学技术有哪些作用?
 - 
				
坚持立法的民主原则需要从国情出发。
- 正确
 - 错误
 
 - 
				
法律责任就是法律义务。
- 正确
 - 错误
 
 - 
				
法律传统具有精神凝聚功能。
- 正确
 - 错误
 
 - 
				
一个法律条文可以表现若干个法律规则。
- 正确
 - 错误
 
 - 
				
法的功能是法的外在的、动态的属性。
- 正确
 - 错误
 
 - 
				
下列关于法的汇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法的汇编不是正式的立法活动
 - B.法的汇编一般不改变法的文字和内容
 - C.法的汇编必须由有权立法的主体进行
 - D.法的汇编是对现存法进行汇集和技术处理或外部加工
 - E.法的汇编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一种方法
 
 - 
				
法律监督的客体包括
- A.所有国家机关
 - B.武装力量
 - C.各政党和社会团体
 - D.各企事业单位
 - E.全体公民
 
 - 
				
根据法律行为的效力对象和生效范围,可以将其划分为
- A.积极法律行为
 - B.消极法律行为
 - C.抽象法律行为
 - D.具体法律行为
 - E.违法行为
 
 - 
				
认定法律效力位阶一般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 A.宪法至上
 - B.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 C.新法优于旧法
 - D.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 E.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 
				
立法体制的核心是有关
- A.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
 - B.立法主体的体系和制度
 - C.立法程序的体系和制度
 - D.立法原则的体系和制度
 
 - 
				
下列属于资本主义法的特征的有
- A.注重维护私有财产
 - B.注重身份等级保护
 - C.注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注重特权保护
 - E.注重体现契约自由
 
 - 
				
行使我国的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只能是
- A.国务院
 - B.中共中央
 -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 D.中央政府
 
 - 
				
构成法的渊源的基本要素是
- A.资源、动因、规则
 - B.形式、内容、规则
 - C.资源、进路、动因
 - D.法条、判例、衡平
 
 - 
				
立法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权机关共同行使的立法体制称为
- A.制衡的立法体制
 - B.多元的立法体制
 - C.单一的立法体制
 - D.复合的立法体制
 
 - 
				
有权立法的机关依法定程序进行的,能够产生新法或法典的活动是
- A.法的汇编
 - B.法的编纂
 - C.法的清理
 - D.法的整理
 
 - 
				
主张“法是主权者针对臣民发布的以强制为后盾的命令,法的体系就是这些命令的集合”的观点,出自西方学者
- A.哈特
 - B.奥斯丁
 - C.凯尔森
 - D.拉兹
 
 - 
				
狭义的法律监督不包括
- A.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 B.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 C.国务院的监督
 - D.社会团体的监督
 
 - 
				
中国现时期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 A.有法可依
 - B.有法必依
 - C.执法必严
 - D.违法必究
 
 - 
				
被有的学者称之为独立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 A.政党的权力
 - B.公民的权利
 - C.社会舆论
 - D.法律职业群体
 
 -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在我国宪法中确立的时间是
- A.2004年
 - B.1997年
 - C.1999年
 - D.1994年
 
 - 
				
一定的法、法制、法治、法律意识以及其他法的现象的精神品格的总称是指
- A.法律心理
 - B.法律原则
 - C.法律文化
 - D.法律传统
 
 -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开始于
- A.出生
 - B.年满10周岁
 - C.年满14周岁
 - D.年满16周岁
 
 - 
				
从个别判断推出一般规律的推理属于
- A.演绎推理
 - B.归纳推理
 - C.类比推理
 - D.辩证推理
 
 - 
				
美国法学家戈尔丁认为“与纠纷相关的人不应该是法官”,该观点体现了司法的
- A.独立性
 - B.专属性
 - C.中立性
 - D.被动性
 
 - 
				
有时候被称为“法律的嘴巴”或“会说话的法律”的是
- A.法官
 - B.律师
 - C.检察官
 - D.警官
 
 - 
				
下列属于民事制裁的是
- A.没收财产
 - B.罚款
 - C.支付违约金
 - D.国家赔偿
 
 - 
				
基于违法行为而形成,需要通过法律制裁方式才能使主体权利义务得以实现的法律关系是
- A.相对法律关系
 - B.保护性法律关系
 - C.平权型法律关系
 - D.具体法律关系
 
 - 
				
1689年英国通过的最重要的宪法性文件是
- A.《自由大宪章》
 - B.《独立宣言》
 - C.《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
 - D.《权利法案》
 
 - 
				
法的作用是有限的,下列关于其有限性的表述有错误的是
- A.徒法不足以自行
 - B.法仅仅是一种基本的社会规范
 - C.法的作用的有限性是一种正常的情形
 - D.任何社会关系都需要法的调整
 
 - 
				
根据法和政治的一般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政治可以为法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
 - B.政治可以影响和制约法和法治的内容
 - C.每一具体的法都有相应的政治内容或要求
 - D.法可以对危害掌权阶级的行为采取措施维护其政治统治
 
 - 
				
一定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依照法定程序遵守和适用法律、法规并形成法律秩序的活动是
- A.法律遵守
 - B.法律实施
 - C.法律适用
 - D.法律关系
 
 - 
				
普通法法系判例法形成的原则是
- A.依法办事
 - B.遵循先例
 - C.无罪推定
 - D.权力制约
 
 - 
				
大陆法系又被称为
- A.民法法系
 - B.普通法法系
 - C.英国法法系
 - D.英美法系
 
 - 
				
关于法的价值这一术语的意义,下列表述有错误的是
- A.法自身具备哪些价值
 - B.法在实现社会调整的过程中可以增进哪些价值
 - C.法的内在的、稳定的能量和潜力的表现
 - D.用来作为评判标准,评价同法相关的行为和社会现象的价值准则
 
 -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 A.阶级矛盾和斗争
 - B.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 C.社会革命
 - D.社会关系的矛盾和冲突
 
 - 
				
法是由若干部分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这些构成法的整体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被称为
- A.法律体系
 - B.法学体系
 - C.法系
 - D.法的要素
 
 - 
				
康德、黑格尔认为
- A.法是公意的体现
 - B.法是社会契约的产物
 - C.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 D.法是理性的体现
 
 - 
				
以探究法学研究对象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的法学分支学科的总称,是指
- A.理论法学
 - B.应用法学
 - C.综合法学
 - D.社会学法学
 
 - 
				
法学一词源自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共和时期的拉丁文jurisprudentia,意指
- A.体现先见的法律知识
 - B.体现权利的法律知识
 - C.体现正义的法律知识
 - D.体现正义和先见的法律知识
 
 - 
				
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都必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下列属于直接影响社会生活,或是直接影响为主,同时兼有间接影响的是
- A.经济学、政治学、法学
 - B.文学、哲学、史学
 - C.经济学、哲学、法学
 - D.政治学、经济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