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三)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38. 被告人陈某,女,小学教师。某年3月15日,陈某到商场金店见柜台里放有一条重14.09克,价值人民币1803元的金项链,与自己所买的假金项链式样相同,遂产生以假换真的邪念。她随即到一商店购得金坠一个、签字笔一支。然后返回该柜台,向售货员谎称购买金项链,要售货员将金项链拿出供其挑选。陈在“挑选”金项链过程中,趁售货员不备,用假项链换了上述真金项链。当天,陈某又以同样手段再次调换时,被售货员发觉,当场将其抓获。 

    问:陈某构成何罪?如果陈某是趁售货员不备,将该真金项链拿上就跑,陈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是,构成何罪?

  2. 37. 试述共同犯罪的特殊问题。

  3. 36. 简述医疗事故罪的构成特征。

  4. 34. 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

  5. 35. 对缓刑犯如何适用减刑?

  6. 33.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构成盗窃罪。( )

    • 正确
    • 错误
  7. 32. 偷税罪和抗税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 )

    • 正确
    • 错误
  8. 31. 对于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应当允许其参加劳动,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 )

    • 正确
    • 错误
  9. 29. 非法经营罪

  10. 30. 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的有机整体。 ( )

    • 正确
    • 错误
  11. 28. 犯罪中止

  12. 27. 身份犯

  13. 26. 反对解释

  14. 23.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 )

    • A.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 B.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C.主犯与首要分子是同一概念
    • D.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
    • E.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5. 25.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的犯罪有 ( )

    • A.报复陷害罪
    • B.侵犯通讯自由罪
    • C.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
    • D.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 E.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
  16. 24.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 ( )

    • A.不得减刑
    • B.不得假释
    • C.应当加重处罚
    • D.不得适用缓刑
    • E.应当从重处罚
  17. 21. 国外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刑法具有 ( )

    • A.打击犯罪机能
    • B.行为规制机能
    • C.法益保护机能
    • D.自由保障机能
    • E.预防犯罪机能
  18. 22. 从具体犯罪行为侵犯具体法益的数量多少上分,犯罪直接客体分为 ( )

    • A.物质客体
    • B.非物质客体
    • C.同类客体
    • D.简单客体
    • E.复杂客体
  19. 20. 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与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的犯罪主体均为 ( )

    • A.圈家工作人员
    •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C.司法机关工作人员
    • D.角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0. 19. 下列犯罪中,只能由单位构成的是 ( )

    • A.行贿罪
    • B.对公司、企业、单位人员行贿罪
    • C.对单位行贿罪
    • D.单位行贿罪
  21. 17. 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采用暴力导致执行人员重伤的,不以本罪论处
    • B.犯罪主体不包括应当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者的亲属
    • C.“判决、裁定”不包括刑事判决、裁定
    • D.本罪不能由单位构成
  22. 18. 下列关于伪造、变造、买卖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罪构成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

    • A.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军事利益和军人的安全
    • B.客观方面表现为伪造、变造、买卖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
    • C.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 D.主观方面是过失
  23. 16. 赵某因对其父单位的领导李某处理其父违法乱纪的行为不满,蓄意进行报复,先后5次用砖头砸碎李某家的门窗,以泄私愤,其中一次砸毁李某家价值10000余元的大屏幕彩电一台,赵某的行为构成 ( )

    • A.报复陷害罪
    • B.破坏生产经营罪
    • C.故意毁坏财物罪
    • D.寻衅滋事罪
  24. 15. 报复陷害罪的犯罪对象不包括 ( )

    • A.证人
    • B.批评人
    • C.申诉人
    • D.控告人
  25. 14. 金融凭证诈骗罪中的“金融凭证”不包括 ( )

    • A.支票
    • B.银行存单
    • C.委托收款凭证
    • D.汇款凭证
  26. 13. 某小学校长某甲,对本校已被有关部门确定为危房的校舍不加任何加固处理,也不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致使校舍在使用中突然倒塌,造成死亡5人,重伤10余人的严重后果,某甲已构成 ( )

    • A.玩忽职守罪
    • B.重大责任事故罪
    • C.教学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 D.过失杀人罪
  27. 12. 梁某为防止自己瓜地里的瓜被盗,在瓜地的周围拉上电网,天黑时便通上高压电,一日晚,将来偷瓜的高某父子电死。梁某的行为构成 ( )

    • A.故意杀人罪
    • B.过失致人死亡罪
    • C.正当防卫
    •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28. 10. 下列犯罪的规定属于简单罪状的是 ( )

    • A.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
    • B.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
    • C.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 D.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
  29. 11. 投敌叛变后又向敌人提供情报或者参加间谍组织,实施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情形,处理方式是 ( )

    • A.这种情形属于投敌叛变罪本身的内容
    • B.这种情形构成数罪
    • C.这种情形应认定为牵连犯
    • D.这种情形属于想象竞合犯
  30. 8. 吴某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于1988年7月27日考验期满,其所在服刑的监狱于当日上报了将死缓减为无期徒刑的材料。两天后即7月29日,吴某因同监舍的郑某无故辱骂他而将郑某打聋了一只耳朵。对吴某应当如何处理? ( )

    • A.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 B.报请当地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 C.以无期徒刑和伤害罪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
    • D.撤回减刑材料,延长考验期限
  31. 9. 赵某因共同盗窃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人民法院量刑时考虑到赵某有积极退赃和检举他人犯罪的情节,决定宣告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满之后不久,司法机关查获赵某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曾盗窃价值约5000余元的财物。对赵某应当如何处理? ( )

    • A.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 B.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
    • C.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罪并罚
    • D.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惯犯从重处罚
  32. 7. 下列刑罚权中,原则上由检察机关行使,但国家也将部分轻微犯罪的此项权力赋予被害人的是 ( )

    • A.制刑权
    • B.求刑权
    • C.量刑权
    • D.行刑权
  33. 5. 李某因赌博受到领导批评后,萌生报复之念,欲将单位仓库焚烧。一日拂晓,李某潜入库房,在其点着火后,即听到窗外似有人声,知道事已难成,遂将火踩灭。李的行为属于 ( )

    • A.犯罪既遂
    • B.犯罪未遂
    • C.犯罪中止
    • D.犯罪预备
  34. 6. 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子分为 ( )

    • A.主犯、胁从犯、预备犯、教唆犯
    • B.首犯、胁从犯、未遂犯、帮助犯
    • C.主犯、实行犯、帮助犯、从犯
    • D.主犯、从犯、胁从犯、同时还规定了教唆犯
  35. 4. 被害人甲在盗窃犯乙即将逃离犯罪现场的片刻,来不及通过司法机关挽回损失,使用暴力等手段迅速从乙手中夺回了财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 A.甲的行为是违法的
    • B.甲的行为属于自救行为
    • C.甲的行为属于正当行为
    • D.甲的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36. 3. 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门外,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李某家中的一头牲畜。张某的行为属于 (  )

    • A.对象错误
    • B.打击错误
    • C.因果关系错误
    • D.法律认识错误
  37. 1. 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法律主义是指 ( )

    • A.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只能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 B.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必须是成文的法律;法官只能根据成文法律定罪量刑
    • C.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必须有本国通用的文字表述
    • D.习惯法和判例不得作为刑罚的渊源
  38. 2.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是指 ( )

    • A.构成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
    • B.不构成犯罪
    • C.构成犯罪,但不追究刑事责任
    • D.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