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五)
-
38. 甲为勒索财物,欲将某大款的独生子乙带回家中藏匿,在将乙带回家的路上,甲认为该行为不妥,又将乙送回家中。问: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他处于何种犯罪形态?为什么?
-
39. 张某(男,24岁)、王某(男,22岁)、赵某(女,20岁)均系无业人员。1997年11月,张某想做生意但无资金,想到县银行信贷科长李某作风不好,就指使赵某勾引李某,从而敲诈李某为其提供资金。同年11月10日,当赵某以约会为名将李某骗至张某家后,张、王二人以揭发李某耍流氓相要挟,要求李某给他们3万元钱。李某无奈,亲笔写了一张“市行急需3万元”的条子,让银行值班员支付。后王某持条到银行取走3万元钱。
问:对张某等人的行为应如何认定?请说明理由。
-
37. 试述刑法的溯及力。
-
35. 简述假释与缓刑的区别。
-
36. 简述盗伐林木罪与滥伐林木罪的区别。
-
34. 简述共同犯罪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
33. 滥伐自己所有的林木的,也可能成立滥伐林小罪。 ( )
- 正确
- 错误
-
31. 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同一部法律中的不同条款时,在特殊情况下,如果特别条款所规定的法定刑低于普通条款所规定的法定刑,就依照轻法优于重法处理的原则。 ( )
- 正确
- 错误
-
30. 犯罪行为引起了危害后果则构成犯罪既遂。 ( )
- 正确
- 错误
-
32. 妇女也可以成为强奸罪的共犯。 ( )
- 正确
- 错误
-
29. 脱逃罪
-
28. 追诉时效的中断
-
27. 想象竞合犯
-
26. 刑事违法性
-
24.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为 ( )
- A.一般主体
- B.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 C.其他非国有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 D.非国有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
- E.国家工作人员
-
25. 下列哪些人员可以构成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 )
- A.军人
- B.农民
- C.工人
- D.大学老师
- E.无业人员
-
23. 缓刑的适用条件是 ( )
- A.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 B.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 C.犯罪分子主观恶意较小
- D.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 E.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
22. 下列犯罪,属于实质的一罪的是 ( )
- A.想象竞合犯
- B.结果加重犯
- C.连续犯
- D.继续犯
- E.结合犯
-
21. 陈某(15周岁)因喜好计算机,于某日深夜潜入一公司内盗窃价值3万余元的计算机元器件(事发后均被追回)。现问,对陈某应当如何处理? ( )
- A.追究刑事责任
- B.不追究刑事责任
- C.从轻、减轻处罚
- D.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
- E.可以免除处罚
-
19. 某民政局工作人员冯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救济金5万元进行营利活动。冯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 )
- A.挪用特定款物罪
- B.挪用公款罪
- C.挪用资金罪
- D.职务侵占罪
-
20.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体只能是 ( )
- A.国家工作人员
-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C.司法工作人员
- D.行政执法人员
-
17. 赵某为某企业会计,一深夜潜入本单位会计室,用钥匙打开保险柜拿走单位现金2万元。赵某的行为构成 ( )
- A.盗窃罪
- B.侵占罪
- C.职务侵占罪
- D.诈骗罪
-
18. 阻碍军事行动罪侵犯的对象是 ( )
- A.武装警察
- B.警卫部队
- C.武装部队
- D.地方武装部队
-
14. 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主体是 ( )
- A.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 B.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
- C.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销售企业
- D.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销售企业
-
15. 偷税罪的犯罪主体是 ( )
- A.一般主体
- B.纳税人
- C.扣缴义务人
- D.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
16. 报复陷害罪的主体是 ( )
-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B.有利害关系的人
- C.国家工作人员
- D.任何公民
-
12. 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或者情报非法发送给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的情形,构成 ( )
- A.间谍罪
- 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 C.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 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
13. 周某在乘坐飞机时,由于一点小事与邻座乘客发生争吵,并大打出手。殴斗中,周某用铝质送餐车将舷窗砸坏,致使机舱内气压下降,乘客出现骚乱现象。周某的行为应认定为 ( )
- A.尚未构成犯罪
- B.已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
- C.已构成劫持航空器罪
- D.已构成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
-
11. 我国刑法规定了追诉时效制度,下列对其意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A.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
- B.有利于放纵犯罪
- C.体现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
- D.体现了“历史从宽、现行从严”的政策
-
10. 不属于刑罚执行制度的是 ( )
- A.减刑
- B.假释
- C.缓刑
- D.时效
-
8. 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 )
- A.公安机关
- B.检察机关
- C.审判机关
- D.行政机关
-
9. 对原判刑罚附条件地不予执行的制度,在刑法上称为 ( )
- A.缓刑
- B.减刑
- C.假释
- D.免除处罚
-
7. 王某教唆李某去抢劫银行,李某受到教唆后,因害怕受惩罚,未去银行抢劫。在此案中,王某、李某的行为 ( )
- A.构成共同犯罪
- B.李某无罪,王某单独负教唆抢劫罪的刑事责任
- C.均无罪
- D.王某无罪
-
5. 持直接故意心理态度的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是( )
- A.应当预见并希望发生
- B.已经预见并希望发生
- C.明知并希望发生
- D.已经预见并放任发生
-
6. 甲欲杀乙,用菜刀对乙的胸部砍击,乙倒地后甲误认为乙已经死亡,便迅速逃离。乙被送到医院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但因护士在输液时用错药物致乙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 )
- A.故意杀人罪(未遂)
- B.故意伤害罪
- C.故意杀人罪(既遂)
- D.过失致人死亡罪
-
3. 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 )
- A.属地原则
- B.属人原则
- C.保护主义原则
-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主义原则和普遍原则
-
4. 触犯刑法的行为 ( )
- A.即使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构成犯罪
- B.如果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以不认定为犯罪
- C.如果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以认定为犯罪
- D.如果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应当不认定为犯罪
-
2.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
- 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 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
1. 下列不属于我国广义刑法的是 (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B.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有关利用合同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
- 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盗窃数额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