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6年4月自考刑法学(00245)真题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甲尾随乙走到僻静地方时,拿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逼迫乙将身上的钱财交出来。乙说自己身上没带钱。甲便向乙的腹部捅了一刀。此时甲的朋友丙路过并看到乙正在流血,甲要求丙去搜乙身上的财物,但丙没有从乙身上搜到什么东西。甲、丙二人随即逃离现场,乙后被人发现送到医院,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鉴定为重伤。

    请分析本案甲、丙二人是否成立共犯、构成何罪及其停止形态。

  2. 简述保险诈骗罪的概念及客观方面。

  3. 减刑的条件。

  4. 试比较疏忽大意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异同。

  5. 逃汇罪是纯正单位犯罪,并且只能由国有单位构成。

    • 正确
    • 错误
  6. 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

  7. 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查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一律按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妨害公务罪实行数罪并罚。

    • 正确
    • 错误
  8.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是罪行特别严重的可以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 正确
    • 错误
  9. 危害行为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以免于刑罚处罚。

    • 正确
    • 错误
  10. 一般自首

  11. 伪造货币罪

  12. 作为

  13. 关于故意伤害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行为人无伤害意图而殴打他人造成死亡结果的,不宜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 B.行为人基于轻伤的意图而伤害他人,造成重伤结果的,应以故意伤害(轻伤)认定
    • C.本罪的对象仅限于他人,不包括行为人自己
    • D.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之间的主要界限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
    • E.故意伤害罪存在未遂形态
  14. 刑法的溯及力

  15.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累犯的法律后果包括( )。

    • A.应当从重处罚
    • B.不得适用缓刑
    • C.不得假释
    • D.应当加重处罚
    • E.不得减刑
  16. 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有( )。

    • A.故意杀人罪
    • B.放火罪
    • C.强奸罪
    • D.抢劫罪
    • E.贩卖毒品罪
  17. 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中的单位包括( )。

    • A.公司
    • B.企业
    • C.事业单位
    • D.人民团体
    • E.社会团体
  18.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 )。

    • A.法律主义
    • B.禁止事后法
    • C.禁止类推解释
    • D.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 E.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19. 关于贪污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 B.客观上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 C.贪污的财物必须是国有财物
    • D.主观方面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20. 关于刑讯逼供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本罪的主体必须是司法工作人员
    • B.本罪的行为包括肉刑和变相肉刑
    • C.本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
    • D.成立本罪要求情节严重
  21. 关于职务侵占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本罪的主体是非国家工作人员
    • B.行为人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 C.行为方式包括侵吞、窃取、骗取等
    • D.间接故意可以成立本罪
  22. 票据诈骗罪中的票据,不包括( )。

    • A.汇票
    • B.本票
    • C.支票
    • D.银行存单
  23. 关于强奸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强奸罪的对象不包括男子
    • B.强奸行为仅限于男女之间的性交
    • C.妇女强奸男子可成立本罪
    • D.强奸罪的主体只能是已满14周岁的自然人
  24. 关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本罪的内幕信息包括证券、期货内幕信息
    • B.本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单位
    • C.本罪仅发生于内幕信息尚未公开时
    • D.本罪的成立要求情节严重
  25. 关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本罪的主体为非国家工作人员
    • B.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 C.本罪在客观上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 D.本罪仅限于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26.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必须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
    • B.行为人可以是故意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 C.必须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 D.重大交通事故不是必须发生在与交通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
  27. 不属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被资助行为的是( )。

    • A.分裂国家罪
    • B.武装叛乱、暴乱罪
    • C.颠覆国家政权罪
    • D.间谍罪
  28. 关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恐怖活动组织是以实施恐怖活动为目的而建立的
    • B.恐怖活动组织不包括国际恐怖活动组织
    • C.参加恐怖活动组织后实施其他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
    • D.本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29.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其追诉时效期限的起算日是( )。

    • A.犯罪之日
    • B.犯罪行为着手之日
    • C.构成犯罪之日
    • D.犯罪行为终了之日
  30. 根据我国刑法第48条的规定,死刑只适用于( )。

    • A.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 B.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
    • C.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犯罪分子
    • D.负有血债的犯罪分子
  31. 关于区分罪数的标准,通常釆取( )。

    • A.行为标准说
    • B.结果标准说
    • C.法益标准说
    • D.犯罪构成说
  32. 犯罪动机的主要作用是( )。

    • A.影响定罪
    • B.区分此罪与彼罪
    • C.影响量刑
    • D.区分罪与非罪
  33. 如果事实上并不存在危险,而行为人误认为存在危险,实施所谓避险行为的,属于( )。

    • A.假想避险
    • B.故意犯罪
    • C.过失犯罪
    • D.意外事件
  34. 刑法对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 )。

    • A.属地管辖原则
    • B.属人管辖原则
    • C.保护管辖原则
    • D.普遍管辖原则
  35. 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 )。

    • A.三权分立
    • B.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 C.心理强制说
    • D.社会契约论
  36. 我国刑法理论上称之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是指不满( )。

    • A.75周岁
    • B.18周岁
    • C.16周岁
    • D.14周岁
  37. 刑法理论一般将刑法解释方法分为两大类,即( )。

    • A.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
    • B.有权解释和无权解释
    • C.扩张解释和缩小解释
    • D.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38. 在刑事法与民事法(广义)的分类中,刑法属于( )。

    • A.刑事法
    • B.民事法
    • C.公法
    • D.实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