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测试卷练习一
-
假定处理器时钟周期为2ns,某程序由1000条指令组成,每条指令执行一次,其中的40条指令在取指令时,没有在cache中找到,其余指令都能在cache中取到。在执行指令过程中,该程序需要8000次主存数据访问,其中60次没有在cache中找到
试问:(1)执行该程序得到的cache命中率是多少?
(2)若cache中存取一个信息的时间为1个时钟周期,缺失损失为10个时钟周期,则CPU在cache—主存层次的平均访问时间为多少?
-
设有单总线结构计算机的CPU数据通路及其与存储器的连接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R0~R3为通用寄存器,IR为指令寄存器,PC为程序计数器,Y和Z为临时寄存器MAR为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DR为存储器数据缓冲寄存器。试写出指令ADD R1,R2,R0执行流程。指令功能为将寄存器R2与寄存器R0的内容相加,结果送入R1中
-
总线的速度通常指每秒钟传输多少次,例如QPI总线的速度单位为GT/s表示每秒钟传输多少个10亿(1G=105)次。若QPI总线的时钟频率为2.4GHz,则其速度为多少?总带宽是多少GB/s?QPI总线的速度也称为QPI频率,QPI频率为6.4GT/s时的总带宽是多少?
-
返回指令的功能是什么?
-
什么是CPU时间?它包括哪几部分?
-
与CISC相比,RISC指令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RAID技术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
硬连线控制器的基本实现思路是什么?
-
Intel将内部异常分为哪几类?
-
编译程序
-
系统管理员
-
中断响应
-
指令周期
-
循环冗余校验码
-
字长
-
在读取数据的方式上可以选择只删除个别字的存储器是()
- A.MROM
- B.PROM
- C.EPROM
- D.E2PROM
-
溢出标志是()
- A.OF
- B.ZF
- C.CF
- D.SF
-
利用操作系统等软件提供的功能对系统进行配置、管理和维护,以建立高效合理的系统环境供计算机用户使用的操作人员是()
- A.最终用户
- B.应用程序员
- C.系统管理员
- D.系统程序员
-
为组成64K×8位的存储器,可采用()
- A.2片32K×4位芯片字扩展
- B.2片32K×4位芯片位扩展
- C.2片32K×8位芯片字扩展
- D.2片32K×8位芯片位扩展
-
下列属于解决结构冒险策略的是()
- A.由编译器在数据相关的指令之间加若干nop指令
- B.通过设置多个独立的部件来避免资源冲突
- C.采用数据转发技术
- D.对通用寄存器的读写操作进行特殊处理
-
下列属于硬盘驱动器的是()
- A.控制逻辑
- B.时序电路
- C.“串一并”转换电路
- D.磁头定位伺服系统
-
下列存储器中,属于顺序存取存储器的是()
- A.U盘
- B.光盘
- C.磁盘
- D.磁带
-
DMA方式主要用于()的数据传输
- A.高速设备
- B.低速设备
- C.各种速度设备
- D.操作周期时间是固定的设备
-
利用芯片内部的1/O缓冲可以进行4位预取的芯片是()
- A.DDRSDRAM
- B.DDR2SDRAM
- C.DDR3SDRAM
- D.DDR4SDRAM
-
一个8位寄存器中的二进制数据1001100,经过一次算术右移后变成()
- A.11100110
- B.10011000
- C.10011001
- D.01100110
-
取一条指令并执行的时间通常称为()
- A.时钟周期
- B.主脉冲信号
- C.指令周期
- D.时钟信号
-
为组成1K×16位的存储器,可采用2片()
- A.14位芯片字扩展
- B.1K×8位芯片位扩展
- C.2K×4位芯片字扩展
- D.2K×4位芯片位扩展
-
指令速度所用的计量单位是()
- A.GFLOPS
- B.TFLOPS
- C.PFLOPS
- D.MIPS
-
用于存放从主存储器读出的指令的是()
- A.指令寄存器
- B.标志寄存器
- C.存储器地址寄存器
- D.存储器数据寄存器
-
在用原码乘法计算3×(-2)时()
- A.将3的原码与(-2)的原码直接相乘
- B.将3的原码与(-2)的补码直接相乘
- C.将3的原码与2的原码直接相乘,结果的符号位置1
- D.将3的补码与(-2)的补码直接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