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2010年4月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2318)
-
设有计算机的CPU数据通路及其与存储器的连接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R0~R3为通用寄存器,IR为指令寄存器,PC为程序计数器,SP为堆栈指针,C和D为暂存器,MAR为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DR为存储器数据缓冲寄存器。
试写出转移指令ADD(R3),(R0)的执行流程。
注:指令功能为加法操作,(R3)和(R0)分别为采用寄存器间接寻址的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
-
用4K×1位/片的存储芯片构成32KB存储器,地址线为A15(高)~A0(低)
(1)需要几片这种存储芯片?
(2)32KB存储器需要哪几位地址寻址?
(3)在这些地址线中,加至各芯片的地址线是哪几位?
(4)用于产生片选信号的地址线是哪几位(译码法)?
-
用Booth算法计算7×(-4)的4位补码乘法运算,要求写出其运算过程。
-
若CPU中寄存器内容如下,现指令中给出寄存器与其单元内容之间对应关系如下,按寄存器R1间接寻址方式读取的操作数是什么?
寄存器 内容 单元地址 存储内容
R0 1000H 1000H 3A00H
R1 3A00H 2000H 1000H
R2 2000H 3A00H 2000H
R3 3C00H 3C00H 3C00H
-
中断的过程与子程序调用的区别是什么?
-
CPU主要有哪些基本功能?CPU主要由哪些基本部件构成?
-
总线上有哪些信息传输方式?各有哪些特点?
-
RAM与ROM有何异同?
-
什么是指令格式?计算机指令为什么要有一定的格式?
-
RAM
-
显示器分辨率
-
指令系统
-
中断屏蔽字的作用是( )
- A.暂停外设对主存的访问
- B.暂停对某些中断的响应
- C.暂停对一切中断的响应
- D.暂停CPU对主存的访问
-
在CPU中,指令寄存器IR用来存放( )
- A.正在执行的指令
- B.即将执行的指令
- C.已执行的指令
- D.指令地址
-
外部设备接口是指( )
- A.CPU与系统总线之间的逻辑部件
- B.系统总线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逻辑部件
- C.主存与外围设备之间的逻辑部件
- D.运算器与外围设备之间的逻辑部件
-
在磁盘中实现输入输出数据传送的方式( )
- A.只采取程序查询等待方式
- B.只采取程序中断方式
- C.只采取DMA方式
- D.既有DMA方式,也有中断方式
-
采用异步控制的目的是( )
- A.提高执行速度
- B.简化控制时序
- C.降低控制器成本
- D.支持微程序控制方式
-
CPU可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 )
- A.硬盘
- B.软盘
- C.光盘
- D.高速缓存
-
采用微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 )
- A.提高速度
- B.简化控制器设计与结构
- C.使功能很简单的控制器能降低成本
- D.不再需要机器语言
-
下列寻址方式中,执行速度最快的是( )
- A.寄存器寻址
- B.相对寻址
- C.直接寻址
- D.存储器间接寻址
-
在存储器堆栈结构中,在栈底为最大地址的堆栈操作中压栈是指( )
- A.先使SP减1,再将数据存入SP所指单元
- B.先使SP加1,再将数据存入SP所指单元
- C.先将数据存入SP所指单元,再将SP减l
- D.先将数据存入SP所指单元,再将SP加1
-
在磁盘数据记录方式中,用改进调频制记录数据“1”时,在位单元中间电流的变化是( )
- A.从负值变到正值
- B.从正值变到负值
- C.从负值变到正值或从正值变到负值
- D.保持不变
-
存取速度最快的存储器是( )
- A.主存
- B.硬盘
- C.高速缓存
- D.光盘
-
若地址总线为A15(高位)~A0(低位),若用4KB的存储芯片组成8KB存储器,则加在各存储芯片上的地址线是( )
- A.A11~A0
- B.A10~A0
- C.A9~A0
- D.A8~A0
-
n+l位定点小数的反码表示范围是( )
- A.-1+2-n≤X≤1-2-n
- B.-2n+1≤X≤2n-1
- C.-1-2n≤X≤1+2n
- D.-2n≤X≤-2n+1
-
若十进制数为-49,则其对应的补码[X]补为( )
- A.11100011
- B.11111001
- C.11001111
- D.11001110
-
若十进制数为101,则其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
- A.01100101
- B.01010011
- C.01110001
- D.010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