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秦汉文学)模拟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10. 《史记》刻画人物性格的常用手法。

  2. 9. 《史记》人物传记的剪裁和安排。

  3. 7. 《吴越春秋》的内容及文学特征。

  4. 8. 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5. 6. 《吴越春秋》与《越绝书》的异同。

  6. 5. 《史记》的编撰体例。

  7. 3. 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创作特点。

  8. 4. 东汉散文发展大势。

  9. 2. 贾谊散文的创作特点。

  10. 1. 《吕氏春秋》

  11. 26. “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即枚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作品在创作倾向上完全脱离了贾谊赋作抒情言志的优良传统,而走向游戏文字和阿谀颂德;在表现手法上,它们也已经显露出铺排描摹的迹象。

  12. 23.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前206),止于王莽地皇四年(23)。其体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又取消“世家”并人“传”。全书一百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25. “赋”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________。荀赋咏物寓意,篇幅短小。其铺陈写物和问答结构。对汉赋产生了一定影响。

  14. 24. 《汉书》最负盛名的人物描写,是《李广苏建传》中对_______、_______的精细刻画。

  15. 22. 《汉书》大部分内容是班固所写,但“八表”和《天文志》是班固的妹妹________和学者_________补作的。

  16. 21. 从司马迁的出身、经历及其思想心态来看,他写作《史记》有内外两方面不同的动因。基于家族荣誉感而激发出来的强烈的著史愿望,是他著述《史记》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动力;“________”所激发的“发愤”心态,是他著述《史记》的外因,这个遭遇使他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17. 19. 仲长统的_______思想比较庞杂,也比较活跃,但其总的倾向是崇尚实用,讦直深刻,充满变革的思想。文风较为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

  18. 20. 东汉时期,除经世致用的政论文外,还有少量文章或叙写个人情事,或讥刺时俗浇薄,情感浓厚。以______、______成就较高。冯衍的代表作是_________,这是一封休妻信;朱穆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篇散文针对时俗而发,于阐明道理之中,蕴藏深沉的情感。

  19. 18. 桓宽编纂的__________全书采用_________《盐铁论》,诘难辩驳,简洁犀利,行文质直平实,但是缺少汉初政论文的丰沛气势。

  20. 17. _________是杨恽给友人的回信。杨恽因得罪太仆戴长乐而遭谗入狱,罢为庶人,其友人安定太守孙会宗来信相劝,杨恽遂复此信。

  21. 15. ________和_________都是采集前代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劝诫训教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如《新序.节士》、《说苑.君道》。

  22. 16. 《报任安书》是__________写完《史记》之后给朋友的回信,信中抒写他无辜而遭腐刑的不幸和内心的痛苦愤懑,说明自己忍受耻辱以实现著史理想的夙愿。叙写生动,情感真挚深沉,感人至深。

  23. 14. 汉成帝初年始,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了叙录,其中最著名的是_________。

  24. 13. 贾谊散文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又名《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

  25. 12. 西汉初期的散文,主要是与治国有关的政论,或反思秦鉴,或针对现实问题而发,行文质实畅达。同时,受战国策士影响,大多又__________。

  26. 11. 秦代刻石文在形式上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