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自学考试美学试题专项练习卷含答案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25. 关于艺术功能不正确的表述是 【 】

    • A.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
    • B.艺术具有多元的功能
    • C.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
    • D.艺术的审美功能让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2. 24. 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学者是 【 】

    • A.柏格森
    • B.荣格
    • C.克莱夫.贝尔
    • D.苏珊.朗格
  3. 23. 美学学科属于 【 】

    • A.自然学科
    • B.社会学科
    • C.信息学科
    • D.人文学科
  4. 22. 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的思想家是 【 】

    • A.老子
    • B.孔子
    • C.孟子
    • D.荀子
  5. 20. 提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无形式”的美学家是 【 】

    • A.朗吉弩斯
    • B.博克
    • C.康德
    • D.黑格尔
  6. 21. 叶燮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可不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这段话涉及的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主要是 【 】

    • A.感知
    • B.想象
    • C.情感
    • D.理解
  7. 19. 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是 【 】

    • A.心理学方法
    • B.社会学方法
    • C.哲学方法
    • D.文学方法
  8. 17. 中国古典美学中经常谈到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指的是审美对象的 【 】

    • A.主观性
    • B.客观性
    • C.开放性
    • D.想象性
  9. 18. 艺术接受过程的三阶段是 【 】

    • A.看、想、悦
    • B.观、品、悟
    • C.感、悟、思
    • D.望、受、想
  10. 15. 审美经验把握和表现超验世界的主要方式是 【 】

    • A.感知
    • B.推理
    • C.象征
    • D.比喻
  11. 16. 审美情境产生于人生的 【 】

    • A.幸福状态
    • B.在场状态
    • C.自由状态
    • D.癫狂状态
  12. 14.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艺术即 【 】

    • A.形式
    • B.符号
    • C.模仿
    • D.直觉
  13. 13. “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是指

    • A.审美活动只具有手段意义
    • B.审美活动与其他人生实践无关
    • C.审美活动直接是现实的人生实践
    • D.审美活动直接是目的本身
  14. 12. “艺术天才”的正确表述是

    • A.人人都是艺术天才
    • B.唯心主义看法
    • C.客观存在的现象
    • D.子虚乌有的东西
  15. 11. 美学的学科性质是

    • A.自然科学
    • B.价值学科
    • C.实证学科
    • D.人文学科
  16. 10. 我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提出要从“审美关系”出发来研究美学问题的著作是

    • A.《美学讲演录》
    • B.《美学新论》
    • C.《美学新解》
    • D.《实验美学》
  17. 8. 关于审美惊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
    • B.它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
    • C.它主要表现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召唤
    • D.它与被打断的生活之间依然保持一种内在的深刻联系
  18. 9. 接受主体的主体性来源于

    • A.艺术品的“物化状态”
    • B.接受者的“期待视野”
    • C.创作者的“理想形象”
    • D.主客体的“情景关系”
  19. 7. 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所具备的感性形态是

    • A.丑陋不堪
    • B.纤细精致
    • C.荒诞不经
    • D.粗犷宏大
  20. 6. 达尔文认为人的审美发生于

    • A.人的精神追求
    • B.人的道德观念
    • C.人的生物学本能
    • D.人的社会意识
  21. 5. 王国维所划分的意境的两种类型是

    • A.物态之境和宇宙之境
    • B.有物之境和无物之境
    • C.仁达之境和至善之境
    • D.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22. 4. 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运用的是

    • A.接近联想
    • B.类似联想
    • C.对比联想
    • D.关系联想
  23. 3. 美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 ( )

    • A.具有艺术创造力的人
    • B.全面发展的人
    • C.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 D.具有敏锐感受力的人
  24. 2. 艺术品是 【 】

    • A.精神产品
    • B.自然产品
    • C.物质产品
    • D.抽象产品
  25. 1. “期待视界”对于作品来说是一种 【 】

    • A.先在结构
    • B.心理结构
    • C.无意识结构
    • D.潜意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