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全国自考美学(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30. 朱光潜说:“文艺和其他美感活动给本能冲动和情感以自由发泄的机会”。这表明美育具( )

    • A.化性起伪
    • B.陶养
    • C.怡情养性
    • D.潜移默化
  2. 29. 将“美和善”混为一谈的观点是 ( )

    • A.美育是情感教育
    • B.美育是人格教育
    • C.美育是艺术教育
    • D.美育是道德教育
  3. 28. 认为美育“即情育”的是 ( )

    • A.鲁迅
    • B.康有为
    • C.王国维
    • D.朱熹
  4. 27. 建安时期,首先提出“美育”一词的是 ( )

    • A.曹操
    • B.曹丕
    • C.徐斡
    • D.阮籍
  5. 25. 你认为下列哪一种艺术综合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共同特征? ( )

    • A.建筑
    • B.绘画
    • C.音乐
    • D.戏剧
  6. 26. 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 ( )

    • A.表达
    • B.生成
    • C.物化
    • D.外化
  7. 24.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________中论述了诗人的迷狂状态(灵感)。 ( )

    • A.《法律篇》
    • B.《克力同篇》
    • C.《巴门尼德篇》
    • D.《伊安篇》
  8. 23. 艺术本体论讨论的问题是 ( )

    • A.艺术的存在方式
    • B.艺术意象的生成规律
    • C.审美经验的发生规律
    • D.艺术创造主体的活动规律
  9. 22. 艺术品的外围功能是 ( )

    • A.宗教感化功能
    • B.商业广告功能
    • C.文化交流功能
    • D.道德教育功能
  10. 20. 诗与画都是艺术,其作品结构中都必然具有且性质相同的层次是 ( )

    • A.物质实在层
    • B.形式符号层
    • C.意象世界层
    • D.意境超验层
  11. 21. 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产生的意象类型主要是( )

    • A.喻象
    • B.兴象
    • C.仿象
    • D.抽象
  12. 19. 艺术是“抒情的表现”,属于 ( )

    • A.有意味的形式说
    • B.巫术说
    • C.表现说
    • D.符号说
  13. 18. 审美经验把握和表现超验世界的主要方式是 ( )

    • A.感知
    • B.推理
    • C.象征
    • D.比喻
  14. 16. 在审美经验中,起点是 ( )

    • A.情感
    • B.感知
    • C.想象
    • D.理解
  15. 17. 审美经验生成的规律是 ( )

    • A.通感规律
    • B.渐进规律
    • C.同化一调节律
    • D.三一律
  16. 15. 自然对象的道德内涵在中国一般体现在( )

    • A.自然特征比附人类道德
    • B.写作抒情性
    • C.激发主体道德体验
    • D.抒情的泛道德化
  17. 14. 康德提出了“游戏说”,其核心在于想象力和知性之间的 ( )

    • A.龃龉不合
    • B.协调一致
    • C.似是而非
    • D.互为前提
  18. 13. 开启了现代丑学研究的是 ( )

    • A.克尔凯戈尔
    • B.叔本华
    • C.尼采
    • D.罗森克兰兹
  19. 10. 认为美不含功利性,至于审美主体的自由创造的“心意能力”相关的是 ( )

    • A.康德
    • B.歌德
    • C.雅斯贝斯
    • D.席勒
  20. 11. 康德认为,崇高的事物往往是巨大的,巨大表现在 ( )

    • A.数学的崇高
    • B.力学的崇高
    • C.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 D.艺术的崇高
  21. 12. 提出罪孽说和焦虑说的是 ( )

    • A.克尔凯戈尔
    • B.叔本华
    • C.尼采
    • D.弗洛伊德
  22. 8. “意象”不能称为普泛意义上的审美形态,这种说法 ( )

    • A.是正确的,意象与审美形态毫无关系
    • B.是正确的,意象不具有普适性或广泛性
    • C.是错误的,意象就是普泛意义上的审美形态
    • D.是错误的,意象具有广泛性
  23. 9. 汉语高度重视词汇,而不像西方重视语法,所以它表现出一种 ( )

    • A.哲学性
    • B.逻辑性
    • C.清晰性
    • D.诗性
  24. 6. 提出“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的是 ( )

    • A.欧阳修
    • B.苏轼
    • C.梅尧臣
    • D.柳宗元
  25. 7. 人的审美需要开始生成和审美意识开始确立的直接前提是 ( )

    • A.人类开始运用语言
    • B.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 C.人类具有思维能力
    • D.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
  26. 5. 先天因素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发挥的程度,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主体的审美个性和审美情趣,根本上是由________决定的。 ( )

    • A.主体的个体特征
    • B.后天的社会因素
    • C.审美对象的客观特征
    • D.人的生理素质
  27. 3. 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是 ( )

    • A.自由
    • B.实践
    • C.劳动
    • D.阅读
  28. 4. 审美活动相对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在逻辑上是 ( )

    • A.同时的
    • B.在后的
    • C.在先的
    • D.无所谓先后
  29. 1. 黑格尔认为美学研究的是 ( )

    • A.美和美的规律
    • B.艺术
    • C.审美经验
    • D.审美心理
  30. 2. 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 )

    • A.自然科学
    • B.社会科学
    • C.人文学科
    • D.哲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