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13
-
35. 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
-
36. 论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
34. 简述审美教育与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的主要区别。
-
33. 艺术意象是如何生成的?
-
32. 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
-
31. 简述审美体验的起始终结都是感觉。
-
30. 简述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
-
29. 喻象
-
28. 意象世界层
-
27. 焦虑说
-
25. 古罗马的贺拉斯提出了“寓教于乐”的原则,他认为文艺必须具有的特性为 【 】
- A.真实性
- B.形象性
- C.表现性
- D.情感性
- E.教育性
-
26. 审美澄明
-
24. 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出的“四育”是 【 】
- A.德育
- B.智育
- C.体育
- D.美育
- E.劳动教育
-
23. 艺术品的鉴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 【 】
- A.观
- B.品
- C.悟
- D.兴
- E.群
-
21. 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艺术本质角度对艺术下定义的学说有 【 】
- A.模仿说
- B.游戏说
- C.符号说
- D.表现说
- E.教化说
-
22. 从“艺术品是以审美意象为中心,传达审美经验为目的的多层次开放系统”出发,艺术品的基本层次结构可分为 【 】
- A.物质实在层
- B.形式符号层
- C.意象世界层
- D.意境超验层
- E.思想观念层
-
20. 人的审美意识觉醒的一种重要标志是 【 】
- A.原始艺术
- B.制造和使用工具
- C.审美需要
- D.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
-
19. 审美活动发生的最重要的标志是 【 】
- A.审美需要的出现
- B.审美理想的出现
- C.审美趣味的出现
- D.审美意识的出现
-
18. 人类审美意识得以产生的根本因素是 【 】
- A.人类的生产劳动
- 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
- C.人类社会分工
- 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
17. 只揭示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并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的学说是 【 】
- A.游戏说
- B.劳动说
- C.巫术说
- D.本能说
-
16. 比较系统地提出游戏理论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是 【 】
- A.康德
- B.席勒
- C.柏格森
- D.荣格
-
14. 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得以存在的基础是 【 】
- A.审美活动
- B.审美需要
- C.审美理想
- D.审美趣味
-
15. 我国古典美学中谈到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揭示了审美对象的哪个特点 【 】
- A.非实体性
- B.多样性
- C.特殊性
- D.开放性
-
13. 色彩的审美意义除了表现在表情性之外,还表现在 【 】
- A.可感性
- B.超越性
- C.象征性
- D.表意性
-
1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审美主体存在环节的是 【 】
- A.惊异
- B.体验
- C.愉悦
- D.澄明
-
11. 关于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A.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 B.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 C.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相统一
- D.具有形式符号性
-
9. 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要受到主体哪方面因素的制约 【 】
- A.审美经验
- B.审美理想
- C.审美活动
- D.审美意识
-
10. “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一著名命题的提出者是 【 】
- A.席勒
- B.康德
- C.黑格尔
- D.马克思
-
8. 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的生命活动的一种本质特征是 【 】
- A.审美需要
- B.抽象思维
- C.审美理想
- D.认识能力
-
6. 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是 【 】
- A.理念论
- B.绝对精神论
- C.先验主体论
- D.实践存在论
-
7. 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 【 】
- A.功利需求
- B.审美需要
- C.求知欲望
- D.人生实践
-
4. 下列关于美学性质的叙述,准确的是 【 】
- A.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
- B.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人文学科
- C.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 D.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活动的社会科学
-
5. 美学演变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中,第二个阶段为 【 】
- A.美学思想
- B.美学学科
- C.美学原理
- D.审美意识
-
3. 蒋孔阳先生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 】
- A.艺术
- B.美感
- C.审美状态
- D.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
2. 以审美经验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学代表作是 【 】
- A.《美学入门》
- B.《艺术即经验》
- C.《美学新论》
- D.《美学讲演学》
-
1. 柏拉图讨论美的本质的论著是 【 】
- A.《大希庇阿斯篇》
- B.《理想国》
- C.《诗学》
- D.《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