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美学(艺术论(二))模拟试卷1
-
36. 试论艺术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中,试举例说明
-
37. 试述审美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过程(生产过程),并举例说明
-
34. 简沦艺术在艺术创造一艺术品一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的存在
-
35. 简论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
32. 艺术敏感
-
33. 简述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的原因
-
31. 意象的产生
-
29. 艺术品的开放性
-
30. 意象的孕育
-
28. 艺术品的形式符号性
-
26. 经主体意识重新整合的独特的艺术意象可能有客观对象的原型,但已完全不同于其原型,这是因为 ( )
- A.客观原型转变为知觉表象
- B.表象上渗透着主体的主观情感因素
- C.表象与表象的关系依主体自身的规律发生转变
- D.表象本身作为主体的心理形式与原型就完全不同
- E.意象本身已经物态化,具有了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特征
-
27. 艺术品的他律性
-
24. 意象是创作主体实践的产物,而这实践有两个方面,它们是 ( )
- A.创作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 B.对象经主体加工改造的“人化”
- C.意象日益地具有思想性和内容性
- D.意象日益地具有形式符号性
- E.意象逐渐具有社会化的倾向
-
25. 所谓虚静的状态,就是指 ( )
- A.要排除功利杂念,集中精神
- B.要超越知性逻辑,进入感性直觉
- C.能在审美状态下以虚空的心胸接纳万物,孕育意象
- D.主体目空一切,内心空无一物的佛家状态
- E.唯心主义的消极的美学概念
-
23. 意象的孕育并不是天然而然的,它的根据和基础是 ( )
- A.意象是创作主体实践的产物
- B.意象的孕育是以主客体的相遇开始的
- C.孕育意象需要创作主体有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
- D.必定是以创作主体充裕的物质生活为前提的
- E.必定是以某种感性物质的刺激为基本前提的
-
22. 艺术创造一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因为 ( )
- A.没有艺术家的创造就不可能有艺术品,艺术也根本就不存在
- B.没有艺术品,就没有艺术的交流与传播,就没有艺术现实
- C.没有艺术接受,就没有意象的重建与再创造,就无法发展意象世界
- D.没有物质材料世界,就没有艺术品的构成与物态化
- E.没有艺术中的主体行为,艺术活动就无法转化为社会意识形态
-
21. 为什么说艺术品在艺术创造一艺术品一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具有开放性 ( )
- A.向艺术家开放,艺术家创造的意象才能物态化为艺术品
- B.向接受者开放,接受主体重建意象才能呈现它的基本性质
- C.向过程开放,艺术品是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之间的形式符号
- D.向社会开放,艺术品才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 E.向社会开放,所谓的艺术品才能具有审美活动参与其中
-
20. 为什么说艺术品在艺术创造一艺术品一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具有他律性 ( )
- A.艺术品是为接受、欣赏者而存在的
- B.艺术品的意象是创作主体审美经验和心理创造的结果
- C.艺术品中凝定的意象只是潜在的
- D.艺术品中的艺术性是绝对的
- E.艺术品的展现需要艺术商品的市场
-
19. 艺术品在艺术创造~艺术品一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特征 ( )
- A.他律性
- B.形式符号性
- C.开放性
- D.自律性
- E.兼容性
-
18. 艺术品在主体审美心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两方面 ( )
- A.艺术品作为创作主体的创作成果是其审美经验和意象创造的形式符号化的沉淀
- B.艺术品是接受主体借以激发审美经验,进行审美意象重建与再创造的中介与契机
- C.艺术品在主体的审美活动中充当主角,具有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 D.艺术品是主体的审美活动中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形式的结晶,具有与主体无关的美学性质
- E.艺术品仅仅对于接受主体有美学上的意义
-
17. 艺术意象始终只能存在于 ( )
- A.创作主体的主体意识和审美心理中
- B.接受主体的主体意识和审美心理中
- C.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中
- D.接受主体的审美经验中
- E.以艺术品为主导的审美活动中
-
15. 宏观而且深入地看待艺术的存在方式,我们会发现艺术存在于 ( )
- A.艺术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
- B.艺术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
- C.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一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 D.艺术存在于艺术的本体论中
- E.艺术存在于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中
-
14. 从历史上看,艺术天才是 ( )
- A.人人都是艺术天才
- B.历史唯心主义的提法
- C.在历史上客观存在的
- D.不存在所谓的艺术天才
-
16. 艺术意象是一种精神存在,是主体在艺术创造和欣赏时所生成的一种综合的意识形式,这主要是因为 ( )
- A.意象与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
- B.意象与艺术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
- C.意象与社会意识形态有本质的联系
- D.意象与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有本质的联系
- E.意象与个体以及集体无意识有本质的联系
-
13. 意象孕育中所发生的主客体交流的形式不同在于 ( )
- A.它是主体意识的认识功能通过客体达到知性认知
- B.它是主体意识的实践本能或主客体契合达到功利互补
- C.它是主体意识的自身协调或主客体契合达到自由状态
- D.它是主体意识的自身协调或主客体契合达到利益状态
-
12. 物物相感而生发的原则体现于艺术意象的产生就是指 ( )
- A.主体意识和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
- B.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客体进行关照
- C.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之间的互动
- D.精神意识与认识思维之间的运动状态
-
11. 艺术活动开端的标志是 ( )
- A.接受主体的关照
- B.主体的参与
- C.客体的介入
- D.意象的产生
-
10. 艺术存在的核心是 ( )
- A.艺术主体
- B.艺术意象
- C.艺术客体
- D.艺术品
-
7. 作为艺术动态过程中介的艺术品具有他律性,以下关于他律性论述正确的是 ( )
- A.艺术品的中介功能不是自在自为的,是为他者存在,受他者制约的
- B.艺术品是具有独立美学品格的,在逻辑上先于艺术的
- C.艺术品的中介功能在艺术的动态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 D.艺术品的中介功能对于艺术的动态过程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它只具有附属品的价值
-
8. 在艺术存在的动态过程中,艺术品的开放性的开放对象是 ( )
- A.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
- B.艺术内容和艺术感情
- C.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
- D.创作思维和创作理念
-
9. 关于艺术存在方式的最终规定是 ( )
- A.艺术存在于创造~艺术品一接受的动态流程之中
- B.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 C.艺术是一种高级的精神状态
- D.艺术的本体论意义
-
5. 关于由意象与主体的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意象属于主体的审美经验范围
- B.意象属于主体心理、意识活动的动态时空范围
- C.意象是审美客体的特质
- D.意象存在有赖于创造和接受主体的创造和滋养
-
6. 从艺术存在的动态角度讲,艺术存在的动态过程是 ( )
- A.艺术主体—艺术品—艺术客体
- B.艺术品—艺术内容—艺术形式
- C.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
- D.艺术意象—艺术品—艺术史
-
4. 艺术的本质体现于 ( )
- A.内容世界
- B.逻辑世界
- C.意象世界
- D.形式样式
-
2. 以当代美学的观点讨论艺术的存在方式,艺术在逻辑上首先存在于 ( )
- A.艺术物质形态中
- B.艺术形式概念中
- C.艺术行为个体中
- D.艺术意象世界中
-
3. 艺术品之所以是艺术品的关键层次是 ( )
- A.艺术形式
- B.艺术意象
- C.艺术的思想内容
- D.创作主体
-
1. 千百年来人们不否认艺术的存在,那么从根本上讲,艺术本体论就是 ( )
- A.艺术存在论
- B.艺术形式论
- C.艺术行为论
- D.艺术功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