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4
-
36. 试述美育的目的。
-
35. 论述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
32. 什么是意象的物态化?
-
33. 为什么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
-
34. 艺术形态的划分有哪几种标准?
-
30. 简述丑的特点。
-
31. 简述兴象的含义和特点。
-
29. 艺术想象力
-
28. 同化——调节律
-
26. 审美趣味
-
25. 在先秦儒家那里,审美活动为了实现的和谐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 B.人与社会的和谐
- C.天人关系的和谐
- D.人际关系的和谐
- E.人与自身的和谐
-
27. 焦虑说
-
24. 出色的兴象所达到的境界是
- A.真实逼真
- B.主体的忘我
- C.对象的联系性
- D.“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E.“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
23. 审美经验的功利作用源于
- A.任何形式都是与内容结合的
- B.主体的功利性
- C.主体的精神思想必然被影响
- D.审美活动体现为一个价值活动
- E.审美经验也能够满足一般的快感
-
22. 判断最基本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是
- A.广泛性
- B.统摄性
- C.历史性
- D.生成性
- E.贯通性
-
21. 审美活动与宗教活动的联系体现在
- A.两者都是不可捉摸的
- B.两者都是一种价值活动
- C.两者都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 D.两者都追寻完满的人生
- E.两者都需要主体的精神投入
-
20. 黑格尔曾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这说明
- A.美是诉诸感性的
- B.美可以潜移默化
- C.美具有能动性
- D.以上皆不对
-
19.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
- A.王国维
- B.梁启超
- C.蔡元培
- D.鲁迅
-
18. 在“晤”的鉴赏阶段,形式符号被了。
- A.抛弃
- B.凝固
- C.扬弃
- D.克服
-
17. 最能够体现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综合的艺术形式是
- A.戏剧
- B.建筑
- C.绘画
- D.音乐
-
16. 艺术技巧在质料上留下的痕迹是
- A.艺术的形式
- B.艺术品的不确定部分
- C.用以填补艺术品空白的依据
- D.败笔
-
14. 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的表达。
- A.精神层面
- B.初步
- C.物态化
- D.形而上
-
15. 艺术想象力不仅仅唤醒和引发丰富的想象,更重要的是
- A.把想象变成物态化的存在
- B.突破客观的规律
- C.把想象与回忆结合起来
- D.将其融会整合
-
13. “寓教于乐”是_______提出的。
- A.柏拉图
- B.亚里士多德
- C.贺拉斯
- D.席勒
-
11. 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 A.浪漫主义文艺
- B.象征主义文艺
- C.现实主义文艺
- D.自然主义文艺
-
12. 下列艺术品中最能反映艺术品意境超验层的是
- A.陶瓷
- B.摄影
- C.山水画
- D.雕塑
-
10. 审美体验以感觉开始,以告终。
- A.感觉
- B.理解
- C.想象
- D.领悟
-
9. 美感理论建立在什么思维方式的基础上?
- A.形式逻辑
- B.经验主义哲学
- C.形而上学二元对立
- D.自然主义
-
8. 科学主义美学的对立面是
- A.社会主义美学
- B.印象主义美学
- C.人本主义美学
- D.经验主义美学
-
7. 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 A.乔治·桑塔亚
- B.维特根斯坦
- C.托马斯·门罗
- D.杜威
-
6. 许多审美形态最初总是表现为
- A.自然形态
- B.社会形态
- C.艺术形态
- D.人生形态
-
4. 西方的思维模式最基本的思维单位是
- A.意象
- B.概念
- C.逻辑
- D.推理
-
5. 中国哲学几千年基本上没变,下面的哪一项可以说明这一点?
- A.变则通
- B.物化
-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D.天不变道亦不变
-
2. “守财奴不能歌唱他丢失的钱财,而少女则可以歌唱她失去的爱情”说明的美感的特征是
- A.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统一
- B.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统一
- C.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统一
- D.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
1. 先天因素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发挥的程度,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主体的审美个体和审美情趣,根本上是由 ()决定的。
- A.主体的个体特征
- B.后天的社会因素
- C.审美对象的客观特征
- D.人的生理素质
-
3. 绘画是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之一,它多以早期人类的为主题。
- A.婚姻恋爱
- B.战争
- C.巫术仪式
- D.狩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