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2016年4月自学真题考试卷(00037)
-
举例说明艺术敏感是艺术家生产意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
结合具体的审美实践,论述审美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
简述柏拉图的美育观。
-
简述艺术品的形式符号层。
-
简述审美实践是一种人生实践。
-
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
简述优美和崇高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
-
美育的内涵
-
审美理解
-
生物本能说
-
审美情趣
-
从悲剧的性质和效果看,构成悲剧内涵的核心要素有
- A.性格
- B.情节
- C.冲突
- D.抗争
- E.毁灭
-
意象和意境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 A.意境以意象的存在为前提
- B.两者所达到的层次、深度不同
- C.意象是意境的前提,意境是意象的归宿
- D.意象属艺术范畴,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
- E.意境是意象的升华
-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包括
- A.感知
- B.想象
- C.情感
- D.理解
- E.移情
-
黑格尔在《美学》中根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把艺术分为
- A.象征型
- B.写实型
- C.古典型
- D.浪漫型
- E.理想型
-
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理论的是
- A.克罗齐
- B.克莱夫·贝尔
- C.荣格
- D.席勒
-
审美关系是一种
- A.理性认识关系
- B.情感体验关系
- C.感性直观关系
- D.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 E.社会功利关系
-
孔子以山水比德,屈原以芳草自喻,体现了中华审美文化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即
- A.美善相兼
- B.美善相分
- C.以美启真
- D.以美储善
-
在中国先秦,提出“化性起伪”、“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这一命题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老子
-
席勒认为,美育的独特目的是
- A.促进健康
- B.促进认识
- C.促进道德
- D.促进鉴赏力
-
作为审美形态的荒诞,其形成直接源于西方的
- A.荒诞派小说
- B.荒诞派绘画
- C.荒诞派戏剧
- D.荒诞派电影
-
在中国美学史上,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于
- A.17世纪
- B.18世纪
- C.19世纪
- D.20世纪
-
把生活中的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明确区别开来的美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 B.黑格尔
- C.叔本华
- D.尼采
-
所谓自由人生境界,就是从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
- A.自然境界
- B.功利境界
- C.道德境界
- D.审美境界
-
明朗的秋日、淡淡的远山、薄薄的晨雾、轻盈的雪花,从审美形态看都属于
- A.优美
- B.意境
- C.壮美
- D.自然
-
艺术创造的核心是
- A.形象的创造
- B.主题的表达
- C.意象的生成
- D.情节的构思
-
艺术接受中的意象是
- A.再生成的
- B.直接传递的
- C.作品中固有的
- D.艺术家规定的
-
自调节审美除了要做到有目的和无目的的辩证统一,还要求
- A.鉴赏调节
- B.同化调节
- C.反思调节
- D.反馈调节
-
艺术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
- A.艺术的形式构成
- B.艺术的存在方式
- C.艺术的创作方法
- D.艺术的本质特征
-
西方美学史上提出“理智直观”学说的思想家是
- A.谢林
- B.马克思
- C.胡塞尔
- D.德里达
-
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可以看出,对审美想象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是
- A.感知
- B.理解
- C.情感
- D.移情
-
关于艺术功能不正确的表述是
- A.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
- B.艺术具有多元的功能
- C.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
- D.艺术的审美功能让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
意象的主要类型不包括
- A.兴象
- B.仿象
- C.物象
- D.喻象
-
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学者是
- A.柏格森
- B.荣格
- C.克莱夫贝尔
- D.苏珊朗格
-
1883年从西文翻译《维氏美学》的日本学者是
- A.江肇民
- B.花之安
- C.今道友信
- D.小尾郊一
-
美学学科属于
- A.自然学科
- B.社会学科
- C.信息学科
- D.人文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