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2008年7月自学真题考试卷(00037)
-
当代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多样化态势,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新媒体艺术等不断出新,似乎也在不断地开拓着艺术的边界,请联系这一现象,就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与区别作一论述。
-
“一千个观众一千个哈姆雷特”,请试从艺术接受的角度对这一句话作出理论阐释。
-
如何理解审美活动中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
-
简论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
康德与博克在优美论上的区别。
-
简述审美感知的特点。
-
审美体验
-
审美形态
-
寓教于乐
-
有意味的形式说
-
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的关系是
- A.情感是想象的原动力
- B.想象是情感的原动力
- C.情感对想象有支配作用
- D.情感是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 E.情感对想象有调节作用
-
艺术意象的主要特征有
- A.虚拟性
- B.感性
- C.想象性
- D.理性
- E.思辨性
-
中西传统美学概念体系差异颇大,下列术语中属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有
- A.意境
- B.崇高
- C.阴柔
- D.风骨
- E.气韵
-
美育的特点与功能包括
- A.诉诸感性
- B.潜移默化
- C.怡情养性
- D.化性起伪
- E.寓教于乐
-
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 A.莱辛
- B.休谟
- C.洛克
- D.康德
-
现代西方美学流派纷呈,其中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有
- A.自然主义美学
- B.语义学美学
- C.分析美学
- D.直观主义美学
- E.解释学美学
-
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艺术想象上体现为
- A.接近联想
- B.对比联想
- C.类似联想
- D.自由联想
-
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形象聂赫留朵夫属于意象中的
- A.仿象
- B.兴象
- C.喻象
- D.抽象
-
指出“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是
- A.贝克特
- B.莫里哀
- C.鲁迅
- D.老舍
-
下列学说中,隐含着灵感理论特点的是
- A.柏拉图的迷狂说
- B.席勒的游戏说
- C.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
- D.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
- A.先验主体论
- B.绝对精神论
- C.理念论
- D.实践存在论
-
王国维所谓艺术意境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是指
- A.前者体现“天人合一”的意境,后者体现“天人对立”的意境
- B.前者说明的是自然的意境,后者说明的是艺术家创造的意境
- C.前者是“隐我”,后者是“显我”,但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
- D.前者指自然美中的意境,后者指艺术美中的意境
-
在20世纪初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人物是
- A.朱光潜
- B.鲁迅
- C.梁启超
- D.蔡元培
-
“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 A.直觉
- B.通感
- C.想象
- D.表象
-
审美趣味的两重性是指
- A.个体性与社会性
- B.相对性与个体性
- C.社会性与时代性
- D.相对性与历史性
-
从审美发生学角度看,“劳动说”的明显不足在于
- A.忽视了人的审美活动中的社会性内容
- B.过分注重人的审美活动中的社会性内容
- C.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
- D.将艺术起源与审美发生学理论相混淆
-
“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忒性存,无痕有味”一语,强调艺术作品的
- A.感性特征
- B.理性特征
- C.情感特征
- D.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特征
-
所谓“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是艺术接受中的
- A.观的阶段
- B.品的阶段
- C.悟的阶段
- D.思的阶段
-
诗人贾岛与韩愈的“推”“敲”之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属艺术作品的
- A.物质实在层的追求
- B.形式符号层的追求
- C.意象世界层的追求
- D.意境超验层的追求
-
西方美学传统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模仿说”,其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 A.艺术起源
- B.艺术本质
- C.艺术功能
- D.艺术接受
-
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研究倾向是
- A.“由下而上”的方法
- B.“由上而下”的方法
- C.心理学方法
- D.实证主义方法
-
“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
- A.维特根斯坦
- B.亚里士多德
- C.里普斯
- D.阿恩海姆
-
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这道出了
- A.诗歌与优美的关系
- B.诗歌与崇高的关系
- C.诗歌与荒诞的关系
- D.诗歌与丑的关系
-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的标志是
- A.黑格尔的《美学》
- B.鲍姆加登的《美学》
- C.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 D.柏拉图的《理想国》
-
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
- A.哲学方法
- B.心理学方法
- C.伦理学方法
- D.社会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