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章节练习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30. 论述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以白描取胜的特色。

  2. 28. 试述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的艺术特色。

  3. 27. 简述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的艺术特色。

  4. 29. 请论述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一词的艺术特色。

  5. 26. 简述苏轼《前赤壁赋》一文形象性、情感性和哲理性相统一的艺术特点。

  6. 25. 简述苏轼《前赤壁赋》用主客问答手法表现内心矛盾斗争的创造性构思。

  7. 22. 简述苏轼《荔枝叹》一诗的主旨。

  8. 23. 简述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的结构特点。

  9. 24. 简述苏轼《前赤壁赋》一文的主旨。

  10. 21. 简述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一文的艺术特点。

  11. 20. 简答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一词意境阔大高远、笔法灵活多变的特色。

  12. 17. 简述欧阳修《秋声赋》一文从多方面描写秋声的特点。

  13. 18. 简述欧阳修《朋党论》一文运用的对比论证方法。

  14. 19. 简述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一词的题旨。

  15. 15. 苏轼,字_______,号________,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都有很高成就。其散文纵横恣肆,与_______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清新雄健,与________并称“苏黄”;词以豪放清旷风格为特色,与辛弃疾并称“________”,开后世豪放派先路。有《_______》、《_______》等。

  16. 16.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一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________团练副使。黄州:____________。这首词善用_________,言在此而意在彼。

  17. 13. 王安石,字________,号_________,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为文讲究实用,散文笔锋犀利,说理深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也多有佳作。有《________》。其《明妃曲》是一首________,由王昭君推想到历朝宫中女子寂寞凄凉的共同命运,通过一个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揭示了更为深刻隽永的人生悲剧主题。

  18. 12. 曾巩《(战国策目录>序》一文主要的议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正面论述与有针对性的批驳紧密结合。

  19. 14. 晏幾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一词主要的艺术魅力在于__________,通过具体景物表现____________。

  20. 11. 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是一封求见信,也是一篇优秀的__________。

  21. 10. ___________是欧阳修为梅尧臣诗集所作的序。从文章结构看,“___________”四字为一篇之主,统领全文。

  22. 7. 晏殊,字_______,有《________》。其《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首__________之作,作者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绘和对主人公形象的刻画,表达了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因被王国维喻为做学问的第一种境界而尤其出名。

  23. 9. 欧阳修,字________,号________,晚年又号________。其__________一诗作于欧阳修遭贬之后的夷陵(今湖北宜昌)令任上,表现其政治上受到打击后的迷茫惆怅,以及贬居荒凉山城的寂寞与乡思。

  24. 4. 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是一首__________,通过描写萧疏凄凉的秋景,抒发__________,感情低婉而深挚。“_________”二字为全篇的结构关键,由其关联景与情、今与昔、离与合,并浑然融为一体。

  25. 5.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是一首描写___________的词。

  26. 6. 张先,字______,有《_________》。因善于用“影”字而出名,有“________”的雅称。其《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一词,__________为该词的主旨。

  27. 2. 王禹偁《待漏院记》先由“______”立说,引出待漏院,由待漏院转出“______”字,又由“______”字切入,描写贤、奸两类宰相的不同表现,最后以“_______”字作结,点明文章主旨。

  28. 3.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是一首写__________的词。作者以凄清的秋天为背景,描写了一场难分难舍却又迫不得已的离别。词中既有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___,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被作者反复渲染。

  29. 1. 王禹偁《村行》是一首_________诗,诗歌用了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哀乐相生,情感益显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