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章节训练卷(三)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29. 解释下列上加点字的意思。吾尝而望矣而闻者君子非异也

  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干物也。

    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

  3. 28. 找出本段的主旨句。

  4. 24. 简述《秦晋崤之战》中蹇叔的形象。

  5. 25. 分析《氓》中女主角的形象。

  6. 26. 简析《侍坐》中孔子的“吾与点也”的观点。

  7. 23. 《谏逐客书》中被缪公重用的人不包括

    • A.百里奚
    • B.张仪
    • C.丕豹
    • D.公孙支
  8. 22. 既秉持了史家的实录精神,又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的是

    • A.《汉书》
    • B.《三国志》
    • C.《史记》
    • D.《春秋》
  9. 21. “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的历史人物是

    • A.李陵
    • B.卫律
    • C.苏武
    • D.张骞
  10. 20.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里的“西伯”是指

    • A.周文王
    • B.周武王
    • C.苏侯
    • D.伯邑考
  11. 19. 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

    • A.《齐桓晋文之事》
    • B.《逍遥游》
    • C.《劝学篇》
    • D.《邵公谏厉王弭谤》
  12. 18. 荀子因为避汉宣帝刘询的“询”而被后人称为

    • A.亚圣
    • B.伯阳
    • C.孙卿
    • D.南华
  13. 17. 在《秦晋崤之战》中,刚愎自用、利令智昏的人物是

    • A.先轸
    • B.孟明
    • C.秦穆公
    • D.蹇叔
  14. 16. 韩非以“白相矛盾”来说明

    • A.舜耕舜渔舜陶
    • B.孔子两誉尧舜
    • C.处势而骄下者
    • D.且夫以身为苦而后化民者
  15. 15. 《郑伯克段于鄢》一文,“虢叔死焉。佗邑唯命”,“焉”的词性是

    • A.兼词
    • B.介词
    • C.连词
    • D.名词
  16. 13. 屈原的作品有

    • A.《小山赋》
    • B.《离骚》
    • C.《子虚赋》
    • D.《上林赋》
  17. 12.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焉”字是

    • A.连词
    • B.名词
    • C.语气助词
    • D.兼词
  18. 14.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一句出自

    • A.张仪
    • B.苏秦
    • C.朱买臣
    • D.白起
  19. 10. 《涉江》出自

    • A.《天问》
    • B.《九歌》
    • C.《九章》
    • D.《招魂》
  20. 1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

    • A.《过秦论》
    • B.《劝学》
    • C.《水经注》
    • D.《陈情表》
  21. 7. “揠苗助长”出自

    • A.《齐桓晋文之事》
    • B.《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C.《鲁仲连义不帝秦》
    • D.《侍坐》
  22. 9.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寓言,出自

    • A.庄子
    • B.韩非子
    • C.孟子
    • D.孔子
  23. 6. 在《鲁仲连义不帝秦》中,下列不是鲁仲连所举秦王称帝之害的例子有

    • A.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
    • B.盍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 C.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
    • D.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24. 5.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出自

    • A.《左传》
    • B.《孟子》
    • C.《东周列国志》
    • D.《战国策》
  25. 4. 下列诗句中涉及地名的是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 B.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C.君子予役,不知其期
    • D.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26. 1.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

    • A.《静女》
    • B.《蒹葭》
    • C.《氓》
    • D.《君子于役》
  27. 2. “不义不暱,厚将崩”是郑庄公说

    • A.公子吕
    • B.共叔段
    • C.郑庄公
    • D.颍考叔
  28. 3.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出自

    • A.《诗经·邶风·击鼓》
    • B.《诗经·大雅·既醉》
    • C.《诗经·秦风·蒹葭》
    • D.《诗经·王风·君子于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