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自学考试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题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41. 分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林震的形象。

  2. 42. 阅读小说《老人与扒手》,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学评论短文。

    要求:(1)紧紧围绕小说的思想内蕴和艺术特点来写。

    (2)不要借题发挥,写成读后感。

    (3)表达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老人与扒手                            

    黄白一个令人心情愉快的日子里,这位兴致勃勃的老人挤上公共大巴。人太多,老人只好双手紧握靠车窗的扶手,胸脯下方是一位头扭向窗外的青年。大街上人流车流急速闪过,看得老人有点微晕。眼睛不由自主想闭上的瞬间,他看见一只怯生生的手从下面伸上来,笨拙但放肆地伸进了老人的口袋。老人难以觉察地叹口气,不动声色地在那只手上轻轻一拍,然后若无其事地闭上眼。老人感到,身下的青年微微受惊的一震。然而两分钟后,那只手又无声无息地伸了过来。

    一个苦笑浮上老人的脸。他摇摇头,索性翻开口袋,掏出一本退休证在青年眼前晃晃,说:这袋里没钱,钱在右边口袋。青年不安地踊动了一下身子。老人则报之以几声宽容的咳嗽。几分钟后,老人感到右边口袋的异样。只是,那只不可思议的手落入老人掌心。老人低声说:你是第一次吧?真无路可走,非走这条路?青年躲避的脸一下红了,随即变得苍白吓人。回答老人的是一把硬硬的匕首,顶住了老人腹部。好吧,年轻人。老人百感交集地缓缓说道,看上去你不像干这种事的人呐,假若你真以为干这事才有出息。那我——老人痛苦地垂下微皱的眼睑,掏出个并不厚的信封轻轻扔到青年怀里。握匕首的手颤抖得更厉害了。但,渐渐的,一切恢复了平静。车厢里没有人注意到这一切。车轮飞转,老人闭眼无语,一动也不动。青年闷着头,同样一动也不动。

    车停了,老人最后望了青年一眼,毫不犹豫地向车门挤去。在双脚落地的一瞬间,老人怔住了。手迅疾往口袋一摸,是个信封,再一摸,是件硬硬的长条东西……公共大巴正鸣笛起步。老人抬头望去,玻璃窗上隐约有张被双手捂紧的脸……                                     

    (选自《小小说选刊·小小说佳作鉴赏》,稍有删节)

  3. 39. 简析《智慧之歌》在音韵和节奏方面的特点。

  4. 40. 简析《红玉米》中,“红玉米”意象的内涵。

  5. 38. 简析诗歌《有赠》所表达情感的复杂内涵。

  6. 37. 简析诗歌《有的人》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7. 36. 简述《麦地》的主题意蕴。

  8. 34. 琦君的散文《髻》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包括 【 】

    • A.与生俱来的对母亲的爱
    • B.对母亲的理解与同情
    • C.对姨娘的体贴与怜悯
    • D.对人世爱憎贪痴之情的慨叹
    • E.对父亲的不解与怨恨
  9. 35. 王小波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 【 】

    • A.《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 B.《黄金时代》
    • C.《白银时代》
    • D.《青铜时代》
    • E.《沉默的大多数》
  10. 30.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田汉的是 【 】

    • A.《获虎之夜》
    • B.《回春之曲》
    • C.《义勇军进行曲》
    • D.《窦娥冤》
  11. 33. 下列对散文《秦腔》的描述,正确的是 【 】

    • A.描写了秦腔专业艺术家的精湛演技与动人唱腔
    • B.描述了秦人自导、自演、自观、自评秦腔的传统风俗
    • C.表现了秦人刚烈、粗放、忍耐的民族气质和精神上自给自足的生存状态
    • D.将自然和人文景观相统一
    • E.熔历史、地理、民俗于一炉
  12. 32. 下列对散文《黄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 A.是孙犁写的散文
    • B.表达了对美的事物的赞美
    • C.表达了对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
    • D.体现了作者对美的本质的理解
    • E.表现了作者热爱宠物之情
  13. 27. 散文《髻》中梳横爱司髻发型的是 【 】

    • A.“我”母亲
    • B.“我”姨娘
    • C.“我”
    • D.刘嫂
  14. 29. 朦胧诗时代开始的标志作品是 【 】

    • A.《回答》
    • B.《双桅船》
    • C.《乡愁》
    • D.《哎,大森林》
  15. 24. 内容像是一个“击鼓传花”式的故事的作品是 【 】

    • A.《送一个人上路》
    • B.《拾婴记》
    • C.《残月》
    • D.《百合花》
  16. 25. 《致西绪福斯》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 】

    • A.现实主义
    • B.表现主义
    • C.后现代主义
    • D.现代主义
  17. 26. 《空的窗》中,老人在老伴去世后找到的差事是 【 】

    • A.打扫卫生
    • B.送信
    • C.陪人聊天
    • D.看门
  18. 22. 《陈奂生上城》中的县委书记是 【 】

    • A.王清泉
    • B.吴楚
    • C.韩常新
    • D.周润祥
  19. 23. 下列作品属于宗璞的短篇小说的是 【 】

    • A.《红豆》
    • B.《南渡记》
    • C.《哭小弟》
    • D.《西征记》
  20. 20.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出自 【 】

    • A.《融入野地》
    • B.《父亲,树林和鸟》
    • C.《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 D.《髻》
  21. 19. 以“……一点偏见”起始,最后回到自己的“偏见”作结的散文是 【 】

    • A.《学圃记闲》
    • B.《哭小弟》
    • C.《母亲的羽衣》
    • D.《巩乃斯的马》
  22. 18. 《妻妾成群》的作者是 【 】

    • A.苏童
    • B.莫言
    • C.汪曾祺
    • D.巴金
  23. 16. 《送一个人上路》中,“我”的祖父曾经是一位 【 】

    • A.饲养员
    • B.富农
    • C.生产队长
    • D.知识分子
  24. 17. 小说集《琴心》和散文集《烟愁》的作者是 【 】

    • A.白先勇
    • B.陈映真
    • C.琦君
    • D.余光中
  25. 15. “姐儿生得漂漂的,两个奶子翘翘的。有心上去摸一把,心里有点跳跳的。”此民歌出自 【 】

    • A.《受戒》
    • B.《棋王》
    • C.《记波外翁》
    • D.《融入野地》
  26. 14. 《将军族》的主人公是 【 】

    • A.一对大学生
    • B.一对小人物
    • C.一对下乡“知青”
    • D.一对年轻军官
  27. 11. 以台湾人Y先生的话作为副题的诗歌是 【 】

    • A.《麦地》
    • B.《相信未来》
    • C.《就是那一只蟋蟀》
    • D.《望星空》
  28. 12. 《广陵散》中的故事发生的时代是 【 】

    • A.魏晋时期
    • B.唐代
    • C.宋代
    • D.元朝末年
  29. 13. 下列属于孙犁创作的中篇小说的是 【 】

    • A.《晚华集》
    • B.《荷花淀》
    • C.《风云初记》
    • D.《铁木前传》
  30. 10. 江伟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

    • A.《少女小渔》
    • B.《喜宴》
    • C.《空的窗》
    • D.《鞋》
  31. 9. 把四季交替和生命轮回,通过日常情景和想象境界的编织,熔铸成一个整体的诗歌是 【 】

    • A.《日记》
    • B.《一个人老了》
    • C.《双桅船》
    • D.《红玉米》
  32. 7. 借地方戏曲写出一方文化及人民生存状态的散文是 【 】

    • A.《髻》
    • B.《秦腔》
    • C.《茶花赋》
    • D.《和尚之喻》
  33. 8. 《将军族》中“三角脸”和“小瘦丫头儿”五年后相逢的地点是 【 】

    • A.台北市的一个咖啡馆
    • B.大陆的一个火车站
    • C.一个牧场
    • D.一个葬礼上
  34. 4. 《棋王》中的王一生是 【 】

    • A.捡烂纸的
    • B.基层干部
    • C.工厂经理
    • D.下乡“知青”
  35. 6. 长篇小说《洗澡》的作者是 【 】

    • A.宗璞
    • B.琦君
    • C.杨绛
    • D.周涛
  36. 3. 《游园惊梦》中的故事发生在 【 】

    • A.南京
    • B.纽约
    • C.上海
    • D.台湾
  37. 2. 以“病期琐事”为副题的散文是 【 】

    • A.《黄鹂》
    • B.《我与地坛》
    • C.《记波外翁》
    • D.《拣麦穗》
  38. 1. 小说《百合花》的时代背景是 【 】

    • A.抗日战争期间
    • B.解放战争期间
    • C.抗美援朝期间
    • D.鸦片战争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