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08年7月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结合作品,试析觉新形象及其形象意义。

  2. 阅读周作人的散文《故乡的野菜》,结合作品实际,请就下列两个方面写成600—1000字的短文。

    (1)作品的主题思想;

    (2)散文的艺术特色。

    要求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逐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

    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芥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芥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蓝”,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芥菜马兰头,姊姊嫁到后门头。”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芥菜还是一种

    野菜,须得自家去采。关于芥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男女皆戴芥菜花。谚云,三春戴芥花,桃李羞繁华。”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芥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月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但浙东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

    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小孩们有歌赞美之云,

    黄花麦果韧结结,

    关得大门自要吃,

    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

    清明前后扫墓时,有些人家——大约是保存古风的人家——用黄花麦果作供,但不作饼状,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曰茧果,不知是什么意思,或因蚕上山时设祭,也用这种食品,故有是称,亦未可知。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日本称作“御形”,荠菜同为春天的七草之一,也采来做点心用,状如艾饺,名曰“草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扫墓时候所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名草紫,通称紫云英。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瀹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日本《俳句大辞典》云,“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在女人里边,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罢。”中国古来没有花环,但紫云英的花球却是小孩常玩的东西,这一层我还替那些小人们欣幸的。浙东扫墓用鼓吹,所以少年们常随了乐音去看“上坟船里的姣姣”;没有钱的人家虽没有鼓吹,但是船头上篷窗下总露出些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这也就是上坟船的确实的证据了。

    十三年二月

    原载1924年4月5日《晨报副刑》

  3. 简述吴荪甫的性格特征。

  4. 简析屈原形象及剧作的现实意义。

  5. 冯至的诗歌《我是一条小河》是如何运用比拟手法来表情达意的?

  6. 《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写到了()

    • A.爱尔克的灯光
    • B.旧居的灯光
    • C.心灵的灯光
    • D.作者书桌上的灯光
    • E.作者姐姐窗前的灯光
  7. 在小说《小二黑结婚》中,作者提到“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这两个“神仙”是()

    • A.小芹
    • B.小二黑
    • C.三仙姑
    • D.二诸葛
    • E.金旺
  8. 曹禺话剧《雷雨》具有丰富的主题意蕴,其主要内容包括()

    • A.揭露地主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
    • B.反映了40年代初旧中国的黑暗现实
    • C.展示人性的丰富复杂
    • D.歌颂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
    • E.兆示旧制度的必然崩溃与灭亡
  9.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抒发的丰富感情有()

    • A.怀念保姆
    • B.赞美农妇的勤劳善良
    • C.思念生身父母
    • D.赞美大堰河的秀美风光
    • E.控诉社会黑暗与不义
  10. 《再别康桥》的艺术特点是()

    • A.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汇
    • B.格调轻盈柔和
    • C.梦幻般的情调
    • D.色彩丰富
    • E.富有音乐与动态美
  11. 下列体现“融小说、散文、诗歌特点为一体的散文式”风格小说是()

    • A.《沉沦》
    • B.《暴风骤雨》
    • C.《山峡中》
    • D.《荷花淀》
  12. 臧克家的《星星》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

    • A.运用象征手法,以典雅的语言和亲切的口吻来表达诗情
    • B.运用夸张手法,以激愤的语言和冷峻的口吻来表达诗情
    • C.运用暗喻手法,以口语般的语言和告白式的亲切口吻来表达诗情
    • D.运用拟人手法,以质朴的语言和告白式的亲切口吻来表达感情
  13.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这句诗的作者是()

    • A.艾青
    • B.冯至
    • C.臧克家
    • D.卞之琳
  14. 下列属于冰心的短篇小说集是()

    • A.《繁星》
    • B.《春水》
    • C.《寄小读者》
    • D.《超人》
  15. 配合人物行动和情节穿插诗句与歌曲,将诗、音乐和剧相结合,使之具有“抒情剧”、“诗剧”韵味的剧作是()

    • A.《上海屋檐下》
    • B.《升官图》
    • C.《南归》
    • D.《雷雨》
  16. 下列属于书信体散文的是()

    • A.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
    • B.冰心《寄小读者》
    • C.鲁迅《春末闲谈》
    • D.茅盾《风景谈》
  17. 下列以描写强盗生活为内容,被认为是开拓了一个新的题材领域的小说是()

    • A.《山峡中》
    • B.《荷花淀》
    • C.《春蚕》
    • D.《拜堂》
  18. 阿垅诗作《孤岛》的主题意蕴是()

    • A.诗人对祖国的热烈赞颂
    • B.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 C.诗人与正义力量的血肉联系
    • D.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19. 散文集《画梦录》的作者是()

    • A.李广田
    • B.何其芳
    • C.丽尼
    • D.陆蠡
  20. 沈从文《边城》的结尾处有这样的句子:“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个人”指的是()

    • A.大老
    • B.二老
    • C.顺顺
    • D.爷爷
  21. 水生嫂这一形象出自40年代创作的小说()

    • A.《沉沦》
    • B.《边城》
    • C.《丈夫》
    • D.《荷花淀》
  22. 下列因反对专制争取民主而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作家是()

    • A.徐志摩
    • B.闻一多
    • C.许地山
    • D.郁达夫
  23. 以曹七巧为主人公的小说是()

    • A.《倾城之恋》
    • B.《呼兰河传》
    • C.《金锁记》
    • D.《铸剑》
  24. 《春末闲谈》的主要艺术特点是()

    • A.人物个性化
    • B.对话口语化
    • C.说理形象化
    • D.语言抒情化
  25.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的作者是()

    • A.张爱玲
    • B.丁玲
    • C.钱钟书
    • D.许地山
  26. 《天上的市街》一诗的作者是()

    • A.胡适
    • B.戴望舒
    • C.冰心
    • D.郭沫若
  27.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说出这句话的人物出自小说()

    • A.《小城三月》
    • B.《伤逝》
    • C.《莎菲女士的日记》
    • D.《金锁记》
  28. 路翎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的时代背景是()

    • A.从“一·二八”事变到苏德战争爆发
    • B.从“一·二八”事变到“七七”事变
    • C.从“一·二八”事变到解放战争开始
    • D.从“七七”事变到新中国成立
  29. 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邢么吵吵的儿子应服兵役,但被抓去当壮丁后又被放了,被放的真正原因是()

    • A.邢么吵吵的儿子报数报错了
    • B.国民党军队要求严格,认为邢么吵吵的儿子没资格打国仗
    • C.地方豪绅邢么吵吵的大哥与新县长勾结上了
    • D.联保主任撤销告密
  30. 叶圣陶早期的创作特色是()

    • A.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浓郁的抒情色彩
    • B.冷静客观地描写灰色的卑琐人生
    • C.融小说、散文、诗歌的特点于一体
    • D.具有自叙传的特点
  31. 《雷雨》中处于中心的人物是()

    • A.周蘩漪
    • B.四凤
    • C.周朴园
    • D.侍萍
  32. 散文《雅舍》表现了作者()

    • A.自暴自弃的心态
    • B.超脱旷达的心态
    • C.壮怀激烈的心态
    • D.怀才不遇的心态
  33. 婵娟这一人物形象出自剧作()

    • A.《白毛女》
    • B.《日出》
    • C.《屈原》
    • D.《丽人行》
  34. 在鲁迅散文《秋夜》中象征一种顽强抗击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的形象是()

    • A.不惜献出生命去扑火的小青虫
    • B.对未来抱着希望之梦的小粉红花
    • C.饱经沧桑、坚实挺拔的枣树
    • D.奇怪而高的天空
  35. 在鲁藜的《泥土》一诗中,与“泥土”相对的意象是()

    • A.鼠曲草
    • B.珍珠
    • C.小草花
    • D.天空
  36. 瞿秋白杂文《一种云》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

    • A.象征
    • B.比喻
    • C.暗示
    • D.借景抒情
  37. 下列属于杂文的作品是()

    • A.《鹰之歌》
    • B.《雨前》
    • C.《蛇与塔》
    • D.《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38. 下列属于报告文学的作品是()

    • A.《包身工》
    • B.《春末闲谈》
    • C.《囚绿记》
    • D.《山之子》
  39. 下列作品中,被认为“表达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的诗篇是()

    • A.《断章》
    • B.《星星》
    • C.《航》
    • D.《手推车》
  40. 与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三个共同创立湖畔诗社并合出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的诗人是()

    • A.冯至
    • B.冯雪峰
    • C.辛笛
    • D.卞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