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自考模拟试题练习卷6
-
36. 文学的审美效果表现在哪些方面?
-
35. 抒情的途径有哪些?请结合具体作品说明抒情作品中声与情、情与景的关系。
-
33. 作为主体条件的接受心境需要满足哪几个条件?
-
34. 什么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32. 作为创作主体的人有哪些特点?
-
31. 中西抒情传统的差异是什么?
-
30. 简述客观说。
-
29. 品质阅读与价值阅读有何区别?
-
28. 隐在叙述者
-
27. 独立说
-
25. 下列属于具象型符号式意象的有 【 】
- A.李贺笔下的“天马”
- B.李商隐笔下的“锦瑟”
- C.郭沫若笔下的“天狗”
- D.闻一多的“死水”、“红烛”
- E.余光中的“夸父”
-
26. 抒情语体
-
23. 文法通常包括 【 】
- A.节奏
- B.音律
- C.词法
- D.句法
- E.篇法
-
24. 王昌龄的《诗格》中认为诗有三境,分别是 【 】
- A.事境
- B.物境
- C.情境
- D.灵境
- E.意境
-
21. 英国著名的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 【 】
- A.物质设备
- B.精神方面的文化
- C.语言
- D.社会组织
- E.社会生活
-
22. 关于“童心”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 A.李贽:“夫童心者,真心也”
- B.渥兹渥斯:“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 C.马斯洛:“第二次天真”
- D.马斯洛:“健康的儿童性”
- E.柯罗:“健康的儿童性”
-
18. 文学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无意创作过渡到有意创作的标志是 【 】
- A.文学体裁的出现
- B.文学观念的出现
- C.文学形式的出现
- D.文学内容的出现
-
20. 席勒把“浪漫诗”称作 【 】
- A.感伤诗
- B.素朴诗
- C.湖畔诗
- D.田园诗
-
19. 在文学史上出现最早的文学体裁是 【 】
- A.诗歌
- B.散文
- C.小说
- D.戏剧
-
16. 艺术产生的主要心理基础是 【 】
- A.认知需求的满足
- B.审美意识的萌芽
- C.原始思维及其特征
- D.认知需求的萌芽
-
17. 我国戏剧艺术真正诞生的时代是 【 】
- A.魏晋
- B.两汉
- C.明清
- D.唐代到宋金
-
13.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第一位批评家是 【 】
- A.金圣叹
- B.脂砚斋
- C.毛宗岗
- D.李卓吾
-
15. 在文艺的起源问题上,最早提出游戏说理论的是 【 】
- A.康德
- B.席勒
- C.斯宾塞
- D.弗雷泽
-
14. 开创结构主义批评方法先河的是 【 】
- A.休姆
- B.理查兹
- C.弗莱
- D.普洛普
-
11. 伊瑟尔认为,文学文本最根本的结构特征是 【 】
- A.应答性
- B.召唤性
- C.召回性
- D.回应性
-
12. 具有较高鉴赏水平和学识功底的批评家在阅读作品时随感随写的即兴议论所属的批评方法是 【 】
- A.印象式批评
- B.诠释式批评
- C.评点式批评
- D.抽象式批评
-
9. 富于娱乐消遣功能,通俗易懂、流行畅销的文学类型被称为 【 】
- A.纯文学
- B.美文学
- C.通俗文学
- D.精英文学
-
10. 首先提出“预备情绪”理论的是 【 】
- A.布洛
- B.英加登
- C.苏珊.朗格
- D.姚斯
-
8. 曾多次论述过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文学生产之间的共性,揭示出文学产品也会商品化的人是 【 】
- A.费尔巴哈
- B.黑格尔
- C.马克思
- D.恩格斯
-
6. 一切文学创作活动都开始于 【 】
- A.艺术构思
- B.生活材料的储备
- C.艺术想象
- D.艺术直觉
-
7. 文学的生产、传播与产品都是指向 【 】
- A.消费
- B.出版
- C.流通
- D.销售
-
5. 孙悟空这个形象的塑造运用的是 【 】
- A.创造性想象
- B.再造性想象
- C.相似性想象
- D.类比性想象
-
3. 用“神灵凭附”和“迷狂”来解释和形容艺术灵感的是 【 】
- A.弗洛伊德
- B.荣格
- C.亚里士多德
- D.柏拉图
-
4.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是主体对于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称为 【 】
- A.自然情感
- B.艺术情感
- C.道德情感
- D.政治情感
-
1. “气盛言宜”观点的提出者是 【 】
- A.韩愈
- B.柳宗元
- C.欧阳修
- D.苏轼
-
2.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语说明 【 】
- A.直觉在艺术情感中的重要作用
- B.情感在艺术直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C.艺术直觉排斥主观色彩
- D.艺术直觉要把握的是事物的内在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