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文学概论自考模拟试题练习卷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36. 如何理解文学批评的意义?

  2. 35. 什么叫抒情的策略?抒情的策略有哪些种类?

  3. 34. 试述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

  4. 33.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表现形态及原因是什么?

  5. 30. 什么是语音层面、文法层面和辞格层面?

  6. 32. 为什么说文学创作的客体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

  7. 31. 什么叫叙述视角?简述几种叙述视角的不同情形。

  8. 29. 为什么说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

  9. 28. 自由语体

  10. 26. 悖论

  11. 27. 艺术直觉

  12. 23. 叙述动作包含两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故事的 【 】

    • A.时间
    • B.地点
    • C.叙述者
    • D.背景
    • E.接受者
  13. 24. 总的来说,文学传播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 【 】

    • A.口头传播
    • B.体态传播
    • C.书写传播
    • D.印刷传播
    • E.电子传播
  14. 25. 文学接受中预备情绪的特征有 【 】

    • A.哲理性
    • B.象征性
    • C.审美性
    • D.朦胧性
    • E.期望性
  15. 22. 文学形象的系统性是针对 【 】

    • A.艺术世界的有机性而言的
    • B.艺术世界的无机性而言的
    • C.艺术世界的整合性而言的
    • D.不同性质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而言的
    • E.多种形象的合一性而言的
  16. 21. 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精神文化是指 【 】

    • A.文化心理
    • B.价值观念
    • C.思维方式
    • D.审美趣味
    • E.宗教情绪
  17. 19.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它最早的源头可上溯到 【 】

    • A.《周易.系辞》
    • B.《庄子.天道》
    • C.《庄子.外物》
    • D.《论衡.乱龙》
  18. 20. 最早提出“意象应合”原则的学者是 【 】

    • A.严羽
    • B.王国维
    • C.何景明
    • D.王夫之
  19. 18. 意境的美感特征是 【 】

    • A.情景交融
    • B.虚实相生
    • C.呈现生命律动
    • D.韵味无穷
  20. 16. 首先提出“情景交融”概念的是 【 】

    • A.王国维
    • B.范唏文
    • C.王夫之
    • D.严羽
  21. 17. 强调“实者逼肖,虚者自出出道出了意境创造的奥秘的是我国古代画家 【 】

    • A.王夫之
    • B.许印芳
    • C.邹一桂
    • D.王昌龄
  22. 15. 构成意境论的“两大因素”是 【 】

    • A.意与境
    • B.情与景
    • C.意与情
    • D.情与境
  23. 13. 西方典型观传人我国的时间是 【 】

    • A.鸦片战争以后
    • B.辛亥革命以后
    • C.五四运动以后
    • D.新中国成立以后
  24. 14. 文学典型的真实性呈现的艺术魅力,除符合历史的尺度外,还包括 【 】

    • A.环境的真实
    • B.人物语言的真实
    • C.人物性格的真实
    • D.作家人格的真诚
  25. 12. 文学的写实性形象的至境形态是 【 】

    • A.象征意象
    • B.典型
    • C.意蕴
    • D.意境
  26. 11. “离恨恰如春草,更远更行还生”所用的辞格为 【 】

    • A.借喻
    • B.借代
    • C.暗喻
    • D.明喻
  27. 10. 对于声调和语调之间的关系,提出著名的“代数和”的是 【 】

    • A.陈望道
    • B.赵元任
    • C.汪曾祺
    • D.老舍
  28. 9. 认为中国文学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汉语的单音节性”的作家是 【 】

    • A.林语堂
    • B.朱光潜
    • C.曹禺
    • D.老舍
  29. 6. 作家体验过的对象是他的 【 】

    • A.可见物
    • B.可触物
    • C.可听物
    • D.情感物
  30. 7. 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是 【 】

    • A.文学形象系统
    • B.文学意蕴世界
    • C.文学语言组织
    • D.文学形状世界
  31. 8. “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语言的此定义出自 【 】

    • A.索绪尔
    • B.但丁
    • C.黑格尔
    • D.萨丕尔
  32. 5. 曾对“体验”这个词及其意义的形成做过溯源工作,把经验和体验作了区别,说明了体验与艺术的密切关系的德国现代哲学家是 【 】

    • A.加达默尔
    • B.莱辛
    • C.康德
    • D.西蒙尼底斯
  33. 4. 认为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的是 【 】

    • A.马克思
    • B.恩格斯
    • C.列宁
    • D.普列汉诺夫
  34. 2. “价值阅读”的意义在于 【 】

    • A.发现文学作品中的价值意义,尤其是文化意义
    • B.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价值意义,尤其是文化意义
    • C.在发现作品中价值意义的同时给予评价
    • D.以评价为主、发现为辅
  35. 3. 马克思曾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这表明 【 】

    • A.主体的动作是审美的动力
    • B.客体的“美”是审美的对象
    • C.美不是无条件的
    • D.美是文化传统凝结的成果
  36. 1.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所表达的文化意义是 【 】

    • A.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 B.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 C.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 D.憧憬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