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文学概论自考模拟试题练习卷9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36. 抒情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2. 34. 如何理解和评价文学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的观点?

  3. 35. 试述叙述声音的不同类型。

  4. 33. 创作冲动的特性是什么?

  5. 32. 何谓“炼字”,其目的是什么?

  6. 31. 举例说明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

  7. 30. 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8. 29. 举例说明什么是词法。

  9. 26. 气势与氛围

  10. 27. 艺术变形

  11. 28. 表意型人物

  12. 25. 对于读者而言,文学作品要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客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 】

    • A.满足接受者的阅读要求
    • B.具有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
    • C.具有较高的伦理水平
    • D.具有丰富的政治内容
    • E.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
  13. 24. 我国根据抒情作品形式的差异,将抒情诗分为 【 】

    • A.诗
    • B.词
    • C.曲
    • D.赋
    • E.文
  14. 21. 形式上看,对偶一般有哪几种类型 【 】

    • A.正对
    • B.反对
    • C.当句对
    • D.邻句对
    • E.隔句对
  15. 23. 构成故事的几个主要成分是 【 】

    • A.人物
    • B.事件
    • C.情景
    • D.情节
    • E.行动
  16. 22. 王昌龄认为诗境的层次可分为 【 】

    • A.玄境
    • B.物境
    • C.情境
    • D.真境
    • E.意境
  17. 20. 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主义代表作的是 【 】

    • A.《人间喜剧》
    • B.《卢贡一马卡尔家族史》
    • C.《芬内根的守灵》
    • D.《唐.吉诃德》
  18. 19. 马克思认为文学的高度发展有时不是出现在经济繁荣时期,而是出现在经济落后时期,这种现象表明了 【 】

    • A.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 B.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没有关系
    • C.艺术发展不必以物质发展为基础
    • D.艺术发展只依循自身的发展规律
  19. 18. 中国古代的诗话词话,大都属于下列哪种批评方法 【 】

    • A.印象式批评
    • B.诠释式批评
    • C.评点式批评
    • D.抽象式批评
  20. 17. “词藻的华丽、隐喻的运用、风格的庄严,通常标志着西班牙作家的特点”一语出自 【 】

    • A.马克思
    • B.恩格斯
    • C.高尔基
    • D.伏尔泰
  21. 16. 在文学形象的孕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 A.道德律令
    • B.人生理想
    • C.理性认识
    • D.艺术情感
  22. 15.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属于 【 】

    • A.艺术概括人物
    • B.艺术简化人物
    • C.艺术综合人物
    • D.艺术变形人物
  23. 14. 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称为 【 】

    • A.情调
    • B.气势
    • C.氛围
    • D.韵味
  24. 12. 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风格”最初属于 【 】

    • A.伦理学概念
    • B.修辞学概念
    • C.逻辑学概念
    • D.政治学概念
  25. 13. 在西方,首先提出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之间的联系的是 【 】

    • A.史达尔夫人
    • B.巴赫金
    • C.沃尔夫冈.凯塞尔
    • D.华莱士.马丁
  26. 11. 首次对“审美情感”作出阐释的是英国学者 【 】

    • A.苏珊.朗格
    • B.黑格尔
    • C.索绪尔
    • D.克莱夫.贝尔
  27. 10. 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时距是 【 】

    • A.减缓
    • B.场景
    • C.概略
    • D.省略
  28. 9. 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 【 】

    • A.情节
    • B.情景
    • C.故事
    • D.场景
  29. 7. “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日景、日情。”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 】

    • A.王昌龄
    • B.司空图
    • C.王国维
    • D.王夫之
  30. 8. 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 A.萨丕尔
    • B.王力
    • C.伊格尔顿
    • D.索绪尔
  31. 5. 司空图主张“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在意境创造中一般表现为 【 】

    • A.情景相生
    • B.情中见景
    • C.景中藏情
    • D.情景并茂
  32. 4. 在西方诗学中,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则的反复排列,称为 【 】

    • A.韵
    • B.律
    • C.音律
    • D.格调
  33. 6. “至境”一词最早见于 【 】

    • A.管同《与友人论文书》
    • B.叶燮《原诗.内篇》
    • C.《老子》
    • D.《庄子.外物》
  34. 2. 诗歌《致橡树》、《恋爱的甜蜜》和《大海中的一滴水》共同表达的文化意义是 【 】

    • A.提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 B.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 C.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 D.憧憬人类的未来
  35. 3. 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这是指小说注重 【 】

    • A.结构
    • B.声音美
    • C.格律
    • D.押韵
  36. 1. 关于读者体验说,提出“我诗歌中的意义是读者赋予的”的说法的是 【 】

    • A.保尔.瓦莱里
    • B.英加登
    • C.艾略特
    • D.罗曼.雅各布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