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卷练习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63. 文学的审美效果表现在哪些方面?

  2. 61. 试述五种不同类型人物的特点。

  3. 62. 抒情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4. 59. 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

  5. 60. 试述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

  6. 58. 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7. 56. 创作动机对创造过程有哪些重要影响?

  8. 57. 创作过程有哪几个基本环节?

  9. 53. 为什么说自由语体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唯一途径?

  10. 55. 为什么说文学创作的客体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

  11. 54. 文学风格与言语组织的关系是什么?

  12. 52. 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有何区别?

  13. 51. 什么是创作个性?它和风格的关系是什么?

  14. 49. 抒情母题

  15. 50. 抒情诗

  16. 48. 意象

  17. 46. 隐在叙述者

  18. 47. 艺术情感

  19. 45. 显在叙述者

  20. 44. 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

  21. 41. 中国古代文论把充分体现审美理想的、达到最高境界的艺术形象称为艺术“至境”,三种艺术至境是( )

    • A.文学意境
    • B.文学典型
    • C.写实性形象
    • D.象征意象
    • E.表意性形象
  22. 43. 叙述功能

  23. 42. 叙事

  24. 39. 文学形象唤起的美感形式主要有( )

    • A.直接地给人以美的享受
    • B.间接地给人以审美享受
    • C.通过批判丑恶所带来的审美享受
    • D.通过同情的目光,描绘弱者屈辱丑陋的形象,以呼唤人性中求美向善之心的回归
    • E.通过对社会和人生本质上丑陋和荒谬的展示,表达人类失去美的痛苦和对美的渴望
  25. 40. 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为文学形成的三种审美类型是( )

    • A.写实性形象
    • B.一般形象
    • C.高级形象
    • D.抒情性形象
    • E.表意性形象
  26. 37. 作为文学语言语音层面之一的节奏,一般有三种类型,即( )

    • A.长短型
    • B.快慢型
    • C.高低型
    • D.抑扬型
    • E.轻重型
  27. 38. 文学形象的系统性的两种意义是( )

    • A.艺术世界的有机性
    • B.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 C.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
    • D.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
    • E.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
  28. 34. 波兰现代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提出的著名的文学文本四层面是( )

    • A.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
    • B.意义单元
    • C.多重图式化面貌
    • D.再现的客体
    • E.蕴含的意义
  29. 35. 文学文本组成的三个层面是( )

    • A.文学语言组织
    • B.作品结构形态
    • C.文学形象系统
    • D.再现客体世界
    • E.文学意蕴世界
  30. 36. 文学语言组织的整体性是( )

    • A.静态的整体性
    • B.自足的整体性
    • C.封闭的整体性
    • D.动态的整体性
    • E.开放的整体性
  31. 31. 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 )

    • A.是同一个概念
    • B.是不同的概念
    • C.前者是未被阅读的“作品”
    • D.后者是已被阅读的“文本’’
    • E.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32. 33. 中世纪晚期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提出的诗的四种意义是( )

    • A.字面意义
    • B.譬喻意义
    • C.道德意义
    • D.奥秘意义
    • E.教育意义
  33. 32. 三国时期思想家王弼,在继承庄子“言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文学文本构成的三层面说是( )

    • A.声
    • B.形
    • C.言
    • D.象
    • E.意
  34. 29. 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 )

    •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自然主义
  35. 30. 存在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主潮是( )

    • A.现实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代主义
    • D.后现代主义
  36. 27. 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进行无体裁写作的实验的文学流派是( )

    • A.先锋小说
    • B.新写实小说
    • C.寻根派小说
    • D.意识流小说
  37. 28. 古典主义最早兴起在( )

    • A.法国
    • B.英国
    • C.美国
    • D.俄国
  38. 26. 在文学体裁问题上,提出“怎么都行”的著名口号的文学流派是( )

    • A.现代主义
    • B.后现代主义
    • C.存在主义
    • D.荒诞派
  39. 25. 人们通常把文学体裁分为四种,即( )

    • A.诗歌、小说、散文、记叙文
    • B.诗歌、小说、散文、剧本
    • C.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
    • D.诗歌、小说、散文、议论文
  40. 24. 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

    • A.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
    • B.总是表现为不对等的作用关系
    • C.并不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
    • D.并不总是表现为不对等的作用关系
  41. 22. 当代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起源理论是( )

    • A.巫术说
    • B.模仿说
    • C.劳动说
    • D.游戏说
  42. 23. 各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并不是孤立发生的,它总是出现在各民族政治、经济交流的( )

    • A.之前
    • B.之后
    • C.同时
    • D.同时或之后
  43. 20. 对原始艺术的发生起到了关键的中介环节作用的是原始人的( )

    • A.劳动
    • B.游戏
    • C.巫术
    • D.“自意识”
  44. 21.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的论断的提出者是( )

    • A.马克思
    • B.恩格斯
    • C.列宁
    • D.普列汉诺夫
  45. 19. 我国古代也认为艺术的起源与劳动有密切关系。如“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段话出自( )

    • A.《论语》
    • B.《老子》
    • C.《庄子》
    • D.《淮南子》
  46. 18. “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的有力提倡者是( )

    • A.马克思
    • B.恩格斯
    • C.列宁
    • D.普列汉诺夫
  47. 17. 巫术说的提倡者是英国人爱德华.泰勒和( )

    • A.弗雷泽
    • B.斯宾塞
    • C.罗素
    • D.肖伯纳
  48. 14. 提出“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的西方批评流派是( )

    • A.接受美学批评
    • B.结构主义批评
    • C.女性主义批评
    • D.英美新批评派批评
  49. 16. 模仿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A.爱德华.泰勒
    • B.亚理士多德
    • C.普列汉诺夫
    • D.斯宾塞
  50. 15. 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是( )

    • A.模仿说
    • B.游戏说
    • C.巫术说
    • D.劳动说
  51. 12. 在审美心理结构的动态过程中,同化与顺应是双向运动的( )

    • A.建构关系
    • B.结构关系
    • C.解构关系
    • D.形成关系
  52. 13. “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A.伊瑟尔
    • B.姚斯
    • C.英加登
    • D.哈贝马斯
  53. 10. 首先提出预备情绪理论的人是( )

    • A.卢卡契
    • B.克罗齐
    • C.英加登
    • D.伊瑟尔
  54. 11. 艺术惯例理论的完善者是( )

    • A.伊瑟尔
    • B.乔治.迪基
    • C.苏姗.朗格
    • D.莫加登
  55. 7. 审美的“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

    • A.叔本华
    • B.尼采
    • C.布洛
    • D.黑格尔
  56. 9. “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A.伊瑟尔
    • B.姚斯
    • C.英加登
    • D.哈贝马斯
  57. 8. “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这段著名言论出自( )

    • A.《诗品》
    • B.《文赋》
    • C.《典论.论文》
    • D.《文心雕龙.知音》
  58. 4. 电子传播主要是一种( )

    • A.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
    • B.非直接的单向信息传播
    • C.面对面的直接传播
    • D.文字符号的非直观性传播
  59. 6. 文学接受的对象是( )

    • A.文学作
    • B.文学生产
    • C.文学流通
    • D.文学消费
  60. 5.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关系表现为( )

    • A.文学消费等于文学接受
    • B.文学消费不等于文学接受
    • C.文学消费大于文学接受
    • D.文学消费包含在文学接受中
  61. 2. 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 )

    • A.学习者
    • B.消费者
    • C.购买者
    • D.生产者
  62. 3. 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 )

    • A.文学结构
    • B.文学产品
    • C.文学语言
    • D.文学传播
  63. 1. 文学的生产、传播与产品都是指向( )

    • A.消费
    • B.出版
    • C.流通
    • D.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