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全国自考写作(一)真题及答案解析
-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谈美》中认为: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请针对上述观点写一篇文章。标题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
运用说明的方法,向旅游者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点。标题自拟,不少于300字。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 街
薛尔康
花街,多么撩人情思的所在。可是,我所说的花街,一定不是你想象中的。
它是路,是用乱石、卵石、碎砖、碎瓦、碎瓷片和碎缸片为主铺筑的窄窄的路。那些用砖瓦构成的席纹、人字纹、间方、斗纹,用卵石碎瓷镶嵌出的六角、套六角、套六方、套八方,用多种废料装点成的梅花、海棠花、冰霜花、十字灯景,甚至还有开屏的孔雀、翔飞的仙鹤……当图案精美、色彩丰富的地纹展现在眼前,你会觉得,没有比用花街两字来称呼脚下的路更合适的了。
花街左曲右旋,蜿蜒在苏州园林中,引你渐入佳境。
花街为游人铺下一匹素雅的或是华丽的织锦。
我多次浏览过苏州园林,被那巧夺天工的空间组合艺术吸引了全部注意力,竟不曾留意到脚下的花街;当我终于注视到它的时候,为自己的疏忽感到吃惊:难道不正是它在迂回不尽中引我进入一重又一重美的境界吗?
我不由对自己的疏忽抱着一种内疚的心情。花街在脚下默默地执著地延伸,穿越幽篁茂林,绕过假山池沼,贯通亭台楼阁,仿佛它的存在,只是为了把人引入美妙世界,去领略其中的无限风光。花街铺地的图案,与园林建筑中梧扇、漏窗、挂落、地罩的雕刻艺术是可以媲美的。它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为园林景色作着补充和衬托。只要留心观察一下,凡是曲径通幽处铺地的花纹,多是简练的几何线条,增添着幽邃的氛围,而在柳暗花明处,色彩绚烂的图案似与鲜花斗妍,渲染出热烈的景象。网师园占地不足一亩,是一处具有淡雅明快的明代风格的小园林,花街铺地采用了美丽繁复的大花样,调协着游人的美感。而以建筑华丽著称的留园,则常衬以朴素自然的构图。具有独特风格的江南园林艺术体系,是因为花街铺地才臻于高度的完美。试想一下,如果代以石板路,水泥路,柏油路,游园者倒会感到美中不足,大为扫兴了。
花街铺地是造园工匠的创造。
传说古时,一座园林落成后,剩下一堆碎砖残瓦,在清扫它们的时候,有位能工巧匠顿生异想:为何不能将它铺成好看的路面呢?于是,腐朽化为神奇,犹如艺术大师最后不经意的一笔,使这座园林达到至美的境界。这一无名氏创造的路的艺术从此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自从认识了花街铺地,苏州园林的情致在我心目中更多了一层深意。
(《中国当代名家小品精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作者为什么赞美花街?(3分)
(2)分析这篇散文的基本结构层次。(3分)
(3)结尾说:“苏州园林的情致在我心目中更多了一层深意。”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
简述总结写作的具体要求。(3分)
-
简述广义新闻和狭义新闻的涵义。(4分)
-
描写的一般要求是()
- A.形神兼备
- B.简单明白
- C.维妙维肖
- D.具体形象
- E.特征鲜明
-
结构的严密性与灵活性是否矛盾?(3分)
-
叙述的人称是作者叙述的()
- A.观察点、立足点
- B.身份和位置
- C.独特处、切入点
- D.方向和目标
- E.过程和情感
-
标题是文章的()
- A.眼睛
- B.灵魂
- C.名称和题目
- D.主要内容、基本倾向的集中体现
- E.结构的主要线索
-
好的语感表现为()
- A.对词语在一定语境下的特殊情味更感兴趣
- B.阅读时善于追索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层意图
- C.阅读时喜欢摘记文章的各种词汇和句子
- D.写作时喜欢使用大量的形容词和各种修辞格
- E.写作时善于寻找到新鲜的词汇和别致的句法
-
论证型的结构方式有()
- A.总分式
- B.顺叙式
- C.递进式
- D.并列式
- E.倒叙式
-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叙事散文集是()
- A.《史记》
- B.《尚书》
- C.《汉书》
- D.《春秋》
-
为了使语言简练,除了多用短句,适当采用现成或文言词语、讲究含蓄外,还要()
- A.选词贴切
- B.搭配稳妥
- C.避免堆砌
- D.多用比喻
-
说明书的文体特征是()
- A.实用性、科学性、条理性
- B.说服性、逻辑性、严密性
- C.指要性、扩引性、明晰性
- D.文学性、情感性、通俗性
-
主题要贴切是指()
- A.主题的简明和单一
- B.主题有较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审美价值
- C.主题应揭示事物的本质
- D.主题同文章中所使用的材料完美统一
-
公文的成文时间一般以()
- A.盖公章的时间为准
- B.正式定稿的时间为准
- C.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 D.正式印刷的时间为准
-
行文中前后照应指()
- A.解题照应
- B.点题照应
- C.远、近照应
- D.主题照应
-
普遍调查是指()
- A.抽取若干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 B.对所有相关对象进行调查
- C.针对重点对象进行调查
- D.选择典型对象进行调查
-
文章中作者的语言习惯或风格的特点表现为()
- A.语境性
- B.符号性
- C.个体性
- D.具体性
-
提出《诗经》的特点是“首句标其目”的是()
- A.毛宗岗
- B.杜甫
- C.李白
- D.白居易
-
在规约文书中,条例的主体部分是()
- A.目的
- B.根据
- C.条规
- D.实施说明
-
说明文的表达功能是()
- A.塑造形象,提供艺术想象空间
- B.逻辑推理,使读者心悦诚服
- C.介绍知识,扩大人们知识视野
- D.抒发情感,传递微妙的感情
-
表达方式是()
- A.立意形式之一
- B.内容要素之一
- C.文章要素之一
- D.材料要素之一
-
寓情于景是()
- A.不借助于媒介而直接抒发感情
- B.把情感渗透于对人和事的描述
- C.以景物为媒介来寄寓作者的感情
- D.通过对某一生活事件的描述来抒发感情
-
在有些语境中模糊语言表达效果最好,因而它是一种()
- A.含义精确的语言
- B.特殊的准确语言
- C.模棱两可的语言
- D.曲折表达的语言
-
学术论文的写作中,作者用自己的语言把要引用的原文的主要意思简要地转述出来,称为()
- A.完整引用
- B.分析引用
- C.概括引用
- D.综合引用
-
通讯的特点之一是()
- A.文学性
- B.简短性
- C.先进性
- D.灵活性
-
肖像描写描绘的是()
- A.景物的外部特征
- B.人物的行为
- C.人物的外部特征
- D.人物的心理
-
为了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文章修改宜采用()
- A.诵读法
- B.联想法
- C.冷却法
- D.电脑修改法
-
评论文艺作品,应该()
- A.有好说好,有坏说坏
- B.以肯定成绩为主
- C.着重指出问题
- D.以总结教训为主
-
议论的要素是()
- A.论断、立论、驳论
- B.论点、论据、论证
- C.例证、引证、反证
- D.因果法、对比法、类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