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全国自考教育学(00442)模拟试卷18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27. 比较“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不同取向。

  2. 26. 论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3. 28. 某校初三语文课上,老师和同学们正在解读鲁迅作品《孔乙己》。一位同学说:“文章最后一段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中的‘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请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老师说:“对!这个问题提得好,的确是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甲:“‘大约’是修饰‘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子的,而‘的确’只是修饰‘死了’这个词的,它们修饰的范围不同,所以并不矛盾。” 学生乙:“我们曾经学过,一个病句不但要看它是否有语法错误,还要看它是否符合语言习惯。任何人一看这句话,都会觉得不通顺的。”(同学们都笑了) 学生丙:“鲁迅是个大文豪,他也懂得这个道理,可是为什么还要这样写呢?”(同学们大笑) 学生丁:“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大约’是因为孔乙己已经死了那么多年,没有人知道他死的消息,人们只能根据推测来判断,而推测的根据是孔乙己一生的遭遇,说明他的死是带有必然性的,所以要在后面用‘的确’这个词。叉因为孔乙已很穷,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所以他死了也没有人知道得那么确切,作者只能用‘大约’以表示强调。”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老师说:“刚才同学们发言很踊跃,讲的也很有道理。好,下面我们继续学习。”问题:这位教师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请结合案例进行评析。

  4. 24. 简述班集体对班主任工作的反作用。

  5. 25. 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6. 23. 简述学校咨询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7. 22. 简述智育与教学的关系。

  8. 21. 简述“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

  9. 19. 谈话法

  10. 20. 效度

  11. 16. 学校

  12. 17. 德育

  13. 18. 课程

  14.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 )

    • A.1993年
    • B.1995年
    • C.1996年
    • D.1998年
  15. 14. 对应于常模参照性测验和标准参照性测验,评价可分为 ( )

    • A.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
    • B.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 C.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 D.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6. 13. 在单元教学过程中,为了调控、改进教学工作而进行的测验是 ( )

    • A.安置性测验
    • B.标准化测验
    • C.教师自编测验
    • D.形成性测验
  17. 11.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 ( )

    • A.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 B.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 C.协调好各任课教师的关系
    • D.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18. 12. 咨询者用各种方式鼓励来访学生充分表达对引起情绪困扰的事件的感觉,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 ( )

    • A.改变认知
    • B.调整情感
    • C.订立行为契约
    • D.系统脱敏
  19. 9.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这里所遵循的是哪一教学原则 ( )

    • A.自觉性原则
    • B.循序渐进原则
    • C.因材施教原则
    • D.可接受性原则
  20. 10. 广泛利用环境信息,注意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是 ( )

    • A.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 B.暗示教学法
    • C.探究一研讨法
    • D.非指导教学法
  21. 6. 卢梭主张的教育目的论属于 ( )

    • A.个人本位论
    • B.教育无目的论
    • C.神学教育目的论
    • D.社会本位论
  22. 8. 我国现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主体是 ( )

    • A.学校、社区、家庭
    • B.校长、教师、学生
    • C.中央、省市、县区
    • D.国家、地方、学校
  23. 7.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层次是 ( )

    • A.超越性功能
    • B.启发性功能
    • C.享用性功能
    • D.教育性功能
  24. 4. 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特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 ( )

    • A.因材施教
    • B.循序渐进
    • C.关注个性发展
    • D.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25. 5.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 ( )

    • A.创造性
    • B.示范性
    • C.艰巨性
    • D.长期性
  26. 2.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 ( )

    • A.中国
    • B.希腊
    • C.埃及
    • D.巴比伦
  27. 3. 在中国教育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采用“六三三制”的学制是 ( )

    • A.壬戌学制
    • B.壬子一癸丑学制
    • C.壬寅学制
    • D.癸卯学制
  28. 1. 在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是 ( )

    • A.洛克
    • B.赫尔巴特
    • C.卢梭
    • D.裴斯泰洛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