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4月教育学(一)(00429)真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指出下述材料中老师所运用的教学原则,并结合案例讨论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某小学的张老师在讲授《喜鹊》一文前,考虑到许多学生没有近距离观察过真正的喜鹊,于是,除了要求大家预习课文外,还专门找来喜鹊的标本和视频资料。第二天上课-----老师:你们谁能说一下喜鹊的特点?学生A:喜鹊有一条修长的尾巴。学生B:喜鹊喜欢“喳喳”叫。学生C:喜鹊喜欢捕食害虫。大部分同学只是简单地重复书上对喜鹊的描写。老师:大家想不想看看真正的喜鹊?学生:想!于是,张老师拿出标本,一边展示一边详细地讲解。当讲到喜鹊的活动特点和“喳喳”的叫声时,张老师放下标本,回到讲台,播放喜鹊的视频,让大家仔细观看喜鹊的飞翔、觅食、呜叫、归巢……课后,同学们普遍反映,这样的课收获很大,学到了许多课文上没有的知识。同时,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爱惜鸟类,爱护大自然,保护好我们的生态家园。

  2. 论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3. 比较“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不同取向。

  4. 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5. 简述学校德育的功能。

  6. 简述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

  7. 简述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8. 简述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9. 教学大纲

  10. 实习作业法

  11. 可信度

  12. 儿童个体发展

  13. 教育

  14. 在下列学校伤亡事故中,属于过错事故的是

    • A.地震灾害引起的事故
    • B.洪水灾害引起的事故
    • C.学校管理不善引起的事故
    • D.台风灾害引起的事故
  15.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沛西·能
    • B.孟禄
    • C.勒图尔诺
    • D.桑代克
  16. 尝试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教育学被称为

    • A.实验教育学
    • B.文化教育学
    • C.实用主义教育学
    • D.制度教育学
  17. 如果测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说明该测验具有

    • A.激励功能
    • B.诊断功能
    • C.区分功能
    • D.评定功能
  18.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于一系列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等,这种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 B.讨论法
    • C.谈话法
    • D.演示法
  19. 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量力性原则
  20. 在中国教育史上,荀子主张人性论是

    • A.性善论
    • B.原罪说
    • C.性三品论
    • D.性恶论
  21. 一般而言,学校美育是指

    • A.美术教育
    • B.音乐教育
    • C.审美教育
    • D.艺术教育
  22. 提出“美德是否可教”问题的西方著名教育家是

    • A.毕达哥拉斯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亚里士多德
  23. 主张“在遗传、环境和儿童主体活动三者之间,儿童主体活动才是第一性的”,被誉为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的是

    • A.杜威
    • B.科尔伯格
    • C.维果茨基
    • D.皮亚杰
  24.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重视教学活动的激发、维持和定向等,从而提出了他所谓的教学

    • A.动机原则
    • B.结构原则
    • C.程序原则
    • D.反馈原则
  25. 中小学生白发形成的“小团体”文化,属于

    • A.亚文化
    • B.主文化
    • C.新文化
    • D.旧文化
  26. 按照在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决定成绩好坏的测验是

    • A.标准参照性测验
    • B.常模参照性测验
    • C.形成性测验
    • D.诊断性测验
  27. 在学校咨询与辅导中,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是

    • A.系统脱敏
    • B.身体放松
    • C.行为契约
    • D.模仿学习
  28. 我国教师申诉制度确立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