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2008年4月真题及答案解析(02378)
-
若一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是六年,预计每年的费用和收益如下表所示,假定贴现率为i=4%,试用费用 / 效益分析中的净现值指标判定该项目是否应该接受?
-
试分析信息化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
概述根据双密钥体制数学签名标准DSS实施数学签名的过程。
-
简述设计评审所具有的两个含义。
-
试述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
-
试述现代社会组织的信息资源的作用与内容。
-
为了保证系统开发的质量,应结合项目特点选择恰当的开发策略,简要说明信息系统建设有哪些主要的项目开发策略及各种开发策略的适应性。
-
我国软件工作者是如何建立起SSC软件质量度量模型的?
-
SSC软件评价体系提出的两套度量表的作用是什么?
-
信息资源管理主要起源于哪些领域?
-
什么是信息化?
-
防范计算机犯罪,主要依靠法律的威慑力量和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以及各种 _________的约束力。
-
当通信双方通过数字签名来解决安全问题时,签名起着_________、核准和生效的作用。
-
我国制订的SSC软件评价体系所提出的两套度量表是面向产品和________的。
-
我国的软件质量模型是由软件质量要素、评价准则和________等构成的三层模型。
-
程序质量是指程序要按照_________所说明的情况正确运行。
-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_________。
-
标准化工作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类:一是具体对象,即各专业、各方面需要制定标准的对象;二是_________。
-
经济评价的三个阶段包括:事前评价、事中评价和_________。
-
信息化是以物质生产活动的__________为前提的。
-
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how),是指处理某些事物的_________。
-
评价软件达到的质量水平,必须在每个开始阶段后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是每个开发阶段所应提交的文件,其中在实现阶段应提交的文件有( )
- A.操作手册
- B.概要设计说明书
- C.模块开发卷宗
- D.测试分析报告
- E.用户手册
-
在软件质量要素中同可移植性存在的不利影响有( )
- A.可靠性
- B.可维护性、易使用性
- C.易使用性
- D.效率
- E.可靠性,易使用性
-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主要体现方面包括( )
- A.健壮性
- B.保密性
- C.可控制性
- D.可审查性
- E.抗攻击性
-
标准化工作的特性包括( )
- A.唯一性
- B.统一性
- C.政策性
- D.纵向综合性
- E.横向综合性
-
根据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划分,将各产业分成( )
- A.劳动密集型
- B.资金密集型
- C.数据密集型
- D.人力密集型
- E.技术密集型
-
软件指纹就是( )
- A.体现个人特征的特殊信息
- B.嵌入软件内的指纹信息
- C.窃密者留在软盘上的指纹
- D.软盘上做的防复制的永久性标志
-
在不同的应用和环境特性中,对于质量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实时系统需要着重考虑的要素是( )
- A.可靠性、功能性
- B.可维护性、易使用性
- C.可移植性、效率
- D.可靠性、效率
-
软件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三个阶段中,产品质量开展“三全”管理所要进行的质量管理。这是指( )
- A.全体人员、软件全部文档、全体部门
- B.软件全部文档、全体人员、产品形成的全过程
- C.全体部门、全体人员、产品形成的全过程
- D.软件全部模块、全体部门、全体人员
-
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指南》的14个文件,其中有一个文件的编制是为了使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双方对软件的开发初始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使之成为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这是指( )
- A.用户手册
- B.操作手册使用说明
- C.软件需求说明书
- D.项目开发计划
-
信息系统存在潜在的威胁和容易受到攻击,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信息系统的( )
- A.不可靠和难于维护
- B.内部复杂性和使用多样性
- C.开放性和共享性
- D.开发技术水平不高
-
软件质量的主要特性中,整个软件或其中一部分能作为软件包而被再利用的程度是( )
- A.功能性
- B.重用性
- C.易使用性
- D.可扩充性
-
从用户的角度看,软件生存期的阶段是( )
- A.软件开发、软件产品使用
- B.软件开发、初期运用、软件产品使用
- C.初期运用、维护与扩充
- D.初期运用、维护与扩充、移植链接
-
以Q开始的标准代号表示这种标准是( )
- A.国家标准
- B.企业标准
- C.行业标准
- D.地区标准
-
信息资源管理设施是信息资源活动的( )
- A.管理基础
- B.数据基础
- C.物质基础
- D.硬件基础
-
我国有关部门以波拉特的体系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把信息产业分为两大部分,即信息产品制造业和( )
- A.信息设备业
- B.信息服务业
- C.信息传播业
- D.信息管理业
-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采用的手段是现代( )
- A.计算机技术
- B.多媒体技术
- C.数据库技术
- D.信息技术
-
在国民经济体制以及管理体制结构中的构造及其内在关系指的是标准体系的( )
- A.管理结构
- B.内部结构
- C.经济结构
- D.空间结构
-
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收集和积累的资料包括( )
- A.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 B.系统故障情况、人员培训、服务质量等信息
- C.有关工作数量、系统的维护修改、工作效率等信息
- D.系统故障、人员培训、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
经济效益的分类中,按层次划分可分为( )
- A.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 B.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
- C.近期、中期和远期经济效益
- D.有形、准有形和无形经济效益
-
假定一系统建设需交付60千行源代码(60KDSI),模型参数为C1=3.0,K1=1.12,根据COCOMO基本模型计算得开发工作量MM=( )
- A.201.6人月
- B.205.4人月
- C.294.2人月
- D.335.7人月
-
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负责保证整个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协调开发人员之间、各级最终用户之间、开发人员和广大用户之间关系等任务的是( )
- A.项目经理
- B.过程管理小组
- C.项目支持小组
- D.系统工程小组
-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过程也就是( )
- A.资源管理过程
- B.信息活动过程
- C.信息管理过程
- D.信息流通过程
-
按反映信息内容的数据所占用计算机存储装置的存储空间大小来衡量信息量大小的方法称为是基于( )
- A.数据量
- B.数据库
- C.信息量
- D.存储量
-
可再生资源又可以称为( )
- A.第一资源
- B.物质资源
- C.第二资源
- D.人力资源
-
在工业化时代,社会组织和个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 )
- A.材料与资金
- B.资金与能源
- C.材料与人力
- D.材料与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