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2014年4月真题及答案解析(02628)
-
人们为什么厌恶风险?在企业决策中,风险厌恶者是否拒绝任何风险?他们会不会也选择风险较大的方案,试加以解释。
-
如果大华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的利息率为6%,所得税率为25%,那么该公司税后债务成本是多少?如果大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50元,下一年的股利估计为5元/股,股利的年增长率为5%,那么其普通股的资金成本是多少?如果大华公司的资本结构为债务占40%,权益资本占60%,那么其综合资金成本是多少?
-
航空公司在暑期往往对师生实行机票优惠,你如果是公司经理,试陈述实行优惠的理由。
-
假定某企业属于完全竞争行业,其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为70元。假定企业的总成本函数为:TC=200+25Q-6Q2+ ,那么该企业利润最大时的产量是多少?此时,它的盈利(或亏损)是多少?
-
某厂计划每年销售某种产品100000件,单价为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总固定成本为400000元。
问:(1)该厂可实现多少利润?
(2)如企业采取各项措施,使总固定成本减少7%,单位变动成本下降2%,销售量增加5%,那么这些措施能否使利润增加20%?
-
某电话机的需求方程为Q=30000-200P,该电话机起初的价格为70元。
问:(1)计算P=70元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保留二位小数)
(2)企业目标如果是增加销售收入,应提价还是降价?为什么?
-
东兴农场种植苹果,据估计每月增加灌溉用水10吨,能使产量每月增加1500千克;或者每月增加肥料2吨,能使产量每月增加900千克。水的价格是每吨6元,肥料的价格为每吨25元。问该农场使用水和肥料的比例是否最优?如果不是最优,是应增加水、减少肥料,还是减少水、增加肥料?
-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兼并?
-
规模收益有哪些类型?
-
简述垄断企业的优势与弊端。
-
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条件有哪些?
-
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
寡头垄断
-
短期生产函数
-
个人需求曲线
-
如果政府债券的利息率为7%,某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为12%,该企业的风险补偿率应是( )
- A.5%
- B.7%
- C.12%
- D.19%
-
外显成本
-
有风险条件下的决策与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的区别主要在于( )
- A.自然状态是否已知
- B.结果是否已知
- C.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否已知
- D.人们对风险是否持中立态度
-
如果在评价一个投资方案时,资金成本分别按10%,20%和30%计算,可以得出净现值分别为正值、0和负值,那么这个投资方案的内部回报率应该是( )
- A.小于10%
- B.大于30%
- C.等于0
- D.等于20%
-
投资方案甲比投资方案乙的期望值和标准差都高,对风险厌恶型决策者来说,将( )
- A.选择方案甲
- B.选择方案乙
- C.认为两个方案优劣相同
- D.无法区分优劣
-
从短期看,完全竞争企业应当停产的条件是( )
- A.价格低于平均固定成本
- B.价格低于平均变动成本
- C.价格低于平均成本
- D.价格低于边际成本
-
不属于差别定价的是( )
- A.以顾客为基础定价
- B.以产品为基础定价
- C.以时间为基础定价
- D.以市场为基础定价
-
如果工资率为每小时25元,劳动力的边际产量收入为每小时40元,理性的生产者就会( )
- A.在生产中增加使用劳动力
- B.在生产中减少使用劳动力
- C.在生产中劳动力投入量不变
- D.提高工资率
-
假定生产一种产品的固定成本为2000元,变动成本为10元/件,盈亏分界点产量为200件,则价格为( )
- A.8元
- B.12元
- C.16元
- D.20元
-
属于相关成本的是( )
- A.沉没成本
- B.历史成本
- C.增量成本
- D.会计成本
-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认为:在其他投入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可变投入要素投入量不断的增加,会使边际产量( )
- A.递减
- B.保持不变
- C.递增
- D.先递增后递减
-
互补品的交叉弹性( )
- A.小于1
- B.小于0
- C.等于0
- D.大于0
-
在做管理决策时( )
- A.应尽量使用机会成本
- B.必须使用机会成本
- C.在能确定机会成本的地方,最好使用机会成本
- D.因机会成本很难确定,不使用也可以
-
需求的变动是指( )
- A.因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 B.因供给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 C.在每一价格水平上,需求量均发生了变动
- D.需求量的变动
-
当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时,降价促销将使边际收入为( )
- A.0
- B.正值
- C.负值
- D.正值,但小于1
-
管理经济学的性质是( )
- A.一门研究企业一般规律的理论科学
- B.一门研究企业决策实践的应用科学
- C.以企业追求最大利润为假设
- D.其经济分析方法和原理与微观经济学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