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全国自主考试(教育经济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 
				
试述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 
				
联系实际论述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途径。
 - 
				
计量教育经济效益的指标有哪些?
 - 
				
教育规模经济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 
				
教育成本的主要类别有哪些?
 - 
				
确定教育投资总量的原则有哪些?
 - 
				
经济对教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 
				
单位教育成本
 - 
				
教育投资
 - 
				
知识经济
 - 
				
教育供给
 - 
				
确定教师工资分配的一个基本依据是()。
- A.教师的需要
 - B.教师的劳动
 - C.学校的需要
 - D.学校的效益
 
 - 
				
教育经济学
 - 
				
分权制国家义务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是()。
- A.联邦政府
 - B.地方政府
 - C.州政府
 - D.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
 
 - 
				
国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家庭及个人分别承担教育费用,称为()。
- A.教育成本补偿
 - B.教育成本核算
 - C.教育成本分担
 - D.教育投资分配
 
 - 
				
教育投资转变为教育能力并发挥经济效益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过程,这表明教育投资具有()。
- A.弹性大的特点
 - B.间接性的特点
 - C.周期长的特点
 - D.长效性的特点
 
 - 
				
教育投资比例指标体系中,生均经费指数是指()。
- A.生均经费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 B.生均经费与国民收入之比
 - C.生均经费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 D.生均经费与教育投资总额之比
 
 -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处于发达国家当年相同经济发展水平时,教育投资的增长应该()。
- A.高于发达国家当年的水平
 - B.低于发达国家当年的水平
 - C.与发达国家当年的水平相当
 - D.两者无法相比
 
 - 
				
实现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的基础是劳动力的()。
- A.年龄结构
 - B.性别结构
 - C.民族结构
 - D.知识与智力结构
 
 - 
				
教育的专业结构必须适应国民经济的()。
- A.布局结构
 - B.产业结构
 - C.分配结构
 - D.消费结构
 
 - 
				
教育供求关系市场调节的主要手段是()。
- A.教育政策
 - B.教育规划
 - C.教育拨款
 - D.学费
 
 - 
				
筛选假设理论认为,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与其工资水平的正相关关系是()。
- A.通过教育影响工资制度形成的
 - B.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能力形成的
 - C.通过教育的信号作用形成的
 - D.通过教育训练劳动者的个性特征形成的
 
 - 
				
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于20世纪()。
- A.50年代
 - B.60年代
 - C.70年代
 - D.80年代
 
 - 
				
劳动力的劳动复杂程度与他的教育费用()。
- A.呈正相关
 - B.呈负相关
 - C.呈零相关
 - D.不成比例
 
 - 
				
“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 B.恩格斯
 - C.列宁
 - D.斯大林
 
 - 
				
西欧北美最早讨论教育经济意义的论文是沃尔什的()。
- A.《教育费用》
 - B.《人力资本观》
 - C.《教育与经济增长》
 - D.《论最佳教育投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