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模拟试卷1
-
48. 为何要引入传输层?其作用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47. 分析局域网的优点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
46. 以SLIP/PPP方式入网需要哪些设备?
-
44. 简述UNIX操作系统的优点。
-
45. 简述CMIP协议及其构成。
-
42. 交换式集成器具有哪些优点?
-
43. 简述网络操作系统的特征。
-
41. 简述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的区别。
-
39. ICMP
-
40. 简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
37. 协议
-
36. 在Internet上寻找需要的主页,可以使用( )。
-
38. 电路交换
-
34. Linux下的两种用户:( )和普通用户。
-
35. 如果加密在会话层或( )完成,那么所有的运输层控制信息对攻击者来说都将是可知的。
-
32. 网络中继器用于物理层以上各层协议( )的网络互联。
-
33. Unix系统为用户建立了三个文件:标准输入文件、标准输出文件和( )。
-
31. ISO把网络层协议划分为三个部分:( )、子网相关汇合协议和子网无关汇合协议。
-
29. 10Base—T以太网可方便地直接升级到100Base—T,是因为二者都使用( )介质访问协议。
-
30. 网络内部处理由源结点送上的“包”系列的方法有两种:( )和虚电路。
-
27. ATM这种交换技术的基础是( )。
-
28. 常用的局域网拓扑结构有星形、总线形、树形和( )。
-
25. 用于数据报网络互联的OSI网关是( )。
-
26. IEEE802标准中MAC子层和LLC子层对应于ISO/OSI参考模型的( )。
-
24. OSI模型中负责将数据分割成帧的层次是( )层。
-
22. 计算机网络按距离划分有WAN、LAN和( )。
-
23. 在滑动窗口中,若接收窗口的上界为2,下界为5,则接收端允许最多可接收( )个帧。
-
19. 只适用于UNIX系统的远程登录协议是
- A.Telnet协议
- B.Rlogin协议
- C.SMTP协议
- D.FTP协议
-
21. 微型计算机的总线结构有三类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和( )总线。
-
20. URIX的组成为
- A.协议、服务器主机名、路径和文件名
- B.协议、WWW、HTML和文件名
- C.协议、文件名
- D.WEB服务器和浏览器
-
17. 在UNIX系统中,用于父子进程之间进行通信的管道是
- A.输出管道
- B.输入管道
- C.有名管道
- D.无名管道
-
18. Linux与UNIX的关系是
- A.无关
- B.UNIX是一种类.Linux的操作系统
- C.Linux是一种UNIX的操作系统
- D.是一回事
-
1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ICMP报文的是
- A.差错报告报文
- B.传输控制报文
- C.流量调整报文
- D.请求/应答报文
-
14. 维护网络正常有序运行的重要手段是
- A.安全管理
- B.配置管理
- C.故障管理
- D.性能管理
-
16. www.edu.cn是Internet上一台计算机的
- A.域名
- B.IP地址
- C.命令
- D.协议名称
-
13. 用于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协议是
- A.ICMP协议
- B.IP协议
- C.ARP协议
- D.RARP协议
-
12. 普通信件投递网络采用的通讯方式是
- A.广播式
- B.电路交换
- C.分组交换
- D.报文交换
-
10. IEEE802.4标准采用的是( )协议。
- A.CSMA
- B.CSMA/CD
- C.TOKEN-RING
- D.TOKEN-BUS总线
-
11. CSMA/CD协议在站点发送数据时
- A.一直侦听总线活动
- B.仅发送数据,然后等待确认
- C.不侦听总线活动
- D.当数据长度超过1000字节时需要侦听总线活动
-
7. X.25规定了三级通信协议:物理层、链路层和
- A.帧层
- B.网络层
- C.传输层
- D.会话层
-
8. 在现行TCP/IP协议中,IP首部包括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长度是
- A.32字节
- B.48字节
- C.20字节
- D.64字节
-
9. OSI模型中负责完成可靠的端到端通信的层次是
- A.应用层
- B.会话层
- C.表示层
- D.物理层
-
5. 美国ARPANET属于
- A.电路交换网络
- B.报文交换网络
- C.分组交换网络
- D.局域网络
-
6. 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 )的系统,称为计算网络系统。
- A.资源独占
- B.资源共享
- C.资源回收
- D.资源封锁
-
4. Windows XP中文件名可用( )个字符。
- A.225(包括空格)
- B.125(包括空格)
- C.255(包括空格)
- D.255(不包括空格)
-
1.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 A.1913年
- B.1946年
- C.1948年
- D.1956年
-
2. 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硬件资源和解释执行用户命令的软件是
- A.数据库管理程序
- B.解释器
- C.编译器
- D.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