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自考消费经济学2017年4月真题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简述在经济起飞的过程中,消费率下降而储蓄率上升的原因。

  2. 简述杜生贝“相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的主要内容。

  3. 近年来部分消费品价格大幅上涨,试联系实际,从防止通货膨胀潜在压力转化为现实通货膨胀的角度,论述我国可以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

  4. 简述发展消费信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5. 简述利率上升对消费者储蓄决策的影响。

  6. 简述消费水平对消费结构影响的具体表现。

  7. 某人花8000元购买了面值为10000元的公司债券,第一年内他获得了400元的债券利息收入,第1年年末,他以8500元的价格将还未到期的债券卖出。试计算该人的当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要求列出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8. 简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9. 效用

  10. 消费者权利

  11. 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

  12. 家务劳动社会化

  1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认了中国消费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

    • A.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 B.知悉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 C.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
    • D.公平交易的权利
    • E.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14. 下列关于劳动供给曲线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后弯的曲线
    • B.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 C.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后弯的曲线
    • D.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 E.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
  15. 消费者行为的示范性

  16. 判断一个国家的消费结构是否合理,是看其消费结构是否符合该国的()

    • A.入口增长状况
    • B.社会文化习俗
    • C.经济发展阶段
    • D.资源状况
    • E.地理区位
  17. 下列服务内容中,属于消费过程之中所需要的有()

    • A.餐具的清洗
    • B.房间的整理
    • C.家用电器的维修保养
    • D.鞋类的清洁保管
    • E.食品加工
  18. 微观消费问题和宏观消费问题的关系有()

    • A.两者都是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B.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基础
    • C.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
    • D.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 E.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19. 对于正常商品两言,如果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那么该商品是()

    • A.奢侈品
    • B.必需品
    • C.吉芬物品
    • D.劣等品
  20. 消费者运动的兴起时间是()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 B.20世纪30年代至l50年代
    • C.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
    • D.20世纪70年代以后
  21.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被称为()

    • A.生产者剩余
    • B.消费者剩余
    • C.消费差额
    • D.财富差额
  22. 消费者主权原则能够得到通行的市场条件是()

    • A.买方市场
    • B.卖方市场
    • C.完全市场
    • D.垄断市场
  23. 下列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是()

    • A.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
    • B.政府削减财政支出
    • C.控制集团购买力
    • D.政府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
  24. 消费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

    • A.学科内容相同
    • B.都研究消费者行为
    • C.都属于微观经济学
    • D.都属于宏观经济学
  2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通货膨胀衡量指标的是()

    • A.生产者价格指数
    • B.消费品价格指数
    • C.市场零售物价指数
    • D.社会痛苦指数
  26. 在罗斯托对经济增长阶段的分类中,不包括()

    • A.原始社会阶段
    • B.传统社会阶段
    • C.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 D.起飞阶段
  27. 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是()

    • A.国民收入/投资
    • B.投资/国民收入
    • C.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投资的最初增加量
    • D.投资的最初增加量/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28. 下列关于持久收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持久收入的平均值为零
    • B.工薪收入属于持久收入
    • C.一时收入与持久收入之间存在固定比例关系
    • D.人们的消费支出主要依据现期收入
  29.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 A.被称为相对收入假定
    • B.没有考虑到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观因素
    • C.没有考虑到影响消费行为的客观因素
    • D.揭示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
  30. 西方商业银行对借款人信用审查的5C是指()

    • A.品格、能力、资本、担保和收入
    • B.品格、职业、资本、担保和环境条件
    • C.品格、能力、职业、担保和环境条件
    • D.品格、能力、资本、担保和环境条件
  31. 降低消费信贷风险的措施不包括()

    • A.资产抵押
    • B.第三方担保
    • C.保险
    • D.典当
  32. 同时具有消费和投资双重特性的投资是()

    • A.债券投资
    • B.股票投资
    • C.基金投资
    • D.教育投资
  33. 人们愿意工作的最低工资称之为()

    • A.基本工资
    • B.保底工资
    • C.保留工资
    • D.保障工资
  34. 经济学家认为人力资本是()

    • A.与生俱来
    • B.金融投资的结果
    • C.教育投资的结果
    • D.科技发展的结果
  35. 能促使人们增加储蓄的消费观念是()

    • A.及时行乐
    • B.透支消费
    • C.超前消费
    • D.克勤克俭
  36. 按照风险是否可以避免,可以将投资风险分为()

    • A.市场风险和经验风险
    • B.总风险和特定风险
    • C.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 D.高风险和低风险
  37. 消费服务社会化的意义不包含下列哪项?()

    • A.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 B.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 C.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规模效益
    • D.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增加
  38. 消费者为防范“天有不测风云”而进行的储蓄,该储蓄行为的动机是()

    • A.谨慎动机
    • B.目标储蓄
    • C.遗产动机
    • D.生命周期动机
  39. 从全社会角度看,占主导地位的消费方式是()

    • A.个人消费
    • B.集体消费
    • C.公共消费
    • D.国家消费
  40. 根据“家庭文明”论者的观点,“以事业为中心”的家庭消费支出的侧重点是()

    • A.孩子教育支出
    • B.社交活动支出
    • C.奢侈品支出
    • D.经常性旅游支出
  41. 消费者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是()

    • A.效用最大化
    • B.支出最小化
    • C.收入最大化
    • D.成本最小化
  42. 根据世界银行衡量各国消费水平的标准,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0%-40%时的消费水平是()

    • A.绝对贫困
    • B.温饱
    • C.小康
    • D.富裕
  43. 凯恩斯把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归于三大心理规律,即()

    • A.“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
    • B.“消费倾向递增”、“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
    • C.“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增”和“流动偏好”
    • D.“消费倾向递增”、“资本边际效率递增”和“流动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