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消费经济学2017年4月真题及答案解析
-
简述在经济起飞的过程中,消费率下降而储蓄率上升的原因。
-
简述杜生贝“相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的主要内容。
-
近年来部分消费品价格大幅上涨,试联系实际,从防止通货膨胀潜在压力转化为现实通货膨胀的角度,论述我国可以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
-
简述发展消费信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简述利率上升对消费者储蓄决策的影响。
-
简述消费水平对消费结构影响的具体表现。
-
某人花8000元购买了面值为10000元的公司债券,第一年内他获得了400元的债券利息收入,第1年年末,他以8500元的价格将还未到期的债券卖出。试计算该人的当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要求列出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简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效用
-
消费者权利
-
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
-
家务劳动社会化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认了中国消费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
- A.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 B.知悉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 C.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
- D.公平交易的权利
- E.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
下列关于劳动供给曲线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后弯的曲线
- B.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 C.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后弯的曲线
- D.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 E.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
-
消费者行为的示范性
-
判断一个国家的消费结构是否合理,是看其消费结构是否符合该国的()
- A.入口增长状况
- B.社会文化习俗
- C.经济发展阶段
- D.资源状况
- E.地理区位
-
下列服务内容中,属于消费过程之中所需要的有()
- A.餐具的清洗
- B.房间的整理
- C.家用电器的维修保养
- D.鞋类的清洁保管
- E.食品加工
-
微观消费问题和宏观消费问题的关系有()
- A.两者都是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B.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基础
- C.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
- D.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 E.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
对于正常商品两言,如果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那么该商品是()
- A.奢侈品
- B.必需品
- C.吉芬物品
- D.劣等品
-
消费者运动的兴起时间是()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 B.20世纪30年代至l50年代
- C.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
- D.20世纪70年代以后
-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被称为()
- A.生产者剩余
- B.消费者剩余
- C.消费差额
- D.财富差额
-
消费者主权原则能够得到通行的市场条件是()
- A.买方市场
- B.卖方市场
- C.完全市场
- D.垄断市场
-
下列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是()
- A.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
- B.政府削减财政支出
- C.控制集团购买力
- D.政府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
-
消费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
- A.学科内容相同
- B.都研究消费者行为
- C.都属于微观经济学
- D.都属于宏观经济学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通货膨胀衡量指标的是()
- A.生产者价格指数
- B.消费品价格指数
- C.市场零售物价指数
- D.社会痛苦指数
-
在罗斯托对经济增长阶段的分类中,不包括()
- A.原始社会阶段
- B.传统社会阶段
- C.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 D.起飞阶段
-
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是()
- A.国民收入/投资
- B.投资/国民收入
- C.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投资的最初增加量
- D.投资的最初增加量/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
下列关于持久收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持久收入的平均值为零
- B.工薪收入属于持久收入
- C.一时收入与持久收入之间存在固定比例关系
- D.人们的消费支出主要依据现期收入
-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 A.被称为相对收入假定
- B.没有考虑到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观因素
- C.没有考虑到影响消费行为的客观因素
- D.揭示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
-
西方商业银行对借款人信用审查的5C是指()
- A.品格、能力、资本、担保和收入
- B.品格、职业、资本、担保和环境条件
- C.品格、能力、职业、担保和环境条件
- D.品格、能力、资本、担保和环境条件
-
降低消费信贷风险的措施不包括()
- A.资产抵押
- B.第三方担保
- C.保险
- D.典当
-
同时具有消费和投资双重特性的投资是()
- A.债券投资
- B.股票投资
- C.基金投资
- D.教育投资
-
人们愿意工作的最低工资称之为()
- A.基本工资
- B.保底工资
- C.保留工资
- D.保障工资
-
经济学家认为人力资本是()
- A.与生俱来
- B.金融投资的结果
- C.教育投资的结果
- D.科技发展的结果
-
能促使人们增加储蓄的消费观念是()
- A.及时行乐
- B.透支消费
- C.超前消费
- D.克勤克俭
-
按照风险是否可以避免,可以将投资风险分为()
- A.市场风险和经验风险
- B.总风险和特定风险
- C.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 D.高风险和低风险
-
消费服务社会化的意义不包含下列哪项?()
- A.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 B.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 C.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规模效益
- D.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增加
-
消费者为防范“天有不测风云”而进行的储蓄,该储蓄行为的动机是()
- A.谨慎动机
- B.目标储蓄
- C.遗产动机
- D.生命周期动机
-
从全社会角度看,占主导地位的消费方式是()
- A.个人消费
- B.集体消费
- C.公共消费
- D.国家消费
-
根据“家庭文明”论者的观点,“以事业为中心”的家庭消费支出的侧重点是()
- A.孩子教育支出
- B.社交活动支出
- C.奢侈品支出
- D.经常性旅游支出
-
消费者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是()
- A.效用最大化
- B.支出最小化
- C.收入最大化
- D.成本最小化
-
根据世界银行衡量各国消费水平的标准,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0%-40%时的消费水平是()
- A.绝对贫困
- B.温饱
- C.小康
- D.富裕
-
凯恩斯把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归于三大心理规律,即()
- A.“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
- B.“消费倾向递增”、“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
- C.“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增”和“流动偏好”
- D.“消费倾向递增”、“资本边际效率递增”和“流动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