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全国自考《货币银行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
试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模式,并结合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
简述汇率的标价方法。
-
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
简述政策性金融机构与中央银行的关系。
-
简述金融危机的危害。
-
简述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
消费信用
-
某企业持有一张9个月后到期的l年期汇票,面额为5000元,到银行请求贴现,该票据的贴现率为3%,请计算贴现利息和贴现金额。
-
电子货币
-
外汇市场
-
实际货币供给
-
通货膨胀
-
单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具体形式有 ( ) 。
- A.一元式
- B.二元式
- C.多元式
- D.复合式
- E.跨国式
-
国际储备资产的种类包括 ( ) 。
- A.黄金储备
- B.外汇储备
- C.国外直接投资
- D.储备头寸
- E.特别提款权
-
下列关于信托的表述正确的有 ( ) 。
- A.信托机构对信托资产拥有最终处置权
- B.信托是受人之托、代人管理的行为
- C.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
- D.信托财产本质上属于委托人和受益人
- E.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受信托目的的约束
-
政策性金融机构特有的职能有 ( ) 。
- A.支付中介职能
- B.倡导性职能
- C.货币创造职能
- D.补充性职能
- E.选择性职能
-
下列选项中属于欧洲债券特点的有 ( ) 。
- A.债券发行人是一国政府、公司、金融机构或国际组织
- B.债券发行需经债券市场所在国政府批准
- C.债券面值货币是某种境外货币
- D.债券发行地点在境外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
- E.融资成本低,期限长
-
衡量一国外债承受能力的指标一般有 ( ) 。
- A.负债率
- B.速度比率
- C.资本充足率
- D.债务率
- E.偿债率
-
货币需求量的测算方法有 ( ) 。
- A.基本公式法
- B.经验数据法
- C.回归分析法
- D.比例法
- E.投入产出法
-
下列选项中属于金融衍生工具的有 ( ) 。
- A.远期合约
- B.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 C.期货合约
- D.利率互换
- E.股票
-
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对汇率进行划分,可以有 ( ) 。
- A.买入汇率
- B.即期汇率
- C.卖出汇率
- D.远期汇率
- E.中间汇率
-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是 ( ) 。
- A.集中监管体制
- B.分业监管体制
- C.伞型监管体制
- D.统一监管体制
-
可以纳入消费信用的项目有 ( ) 。
- A.居民购房的按揭贷款
- B.工程建设中的项目贷款
- C.工商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
- D.家用轿车分期付款
- E.国际贸易中的买方信贷
-
集融资与融物功能为一体的金融业务是 ( ) 。
- A.证券信托
- B.银行信贷
- C.财产保险
- D.金融租赁
-
代理国库业务体现的中央银行职能是 ( ) 。
- A.发行的银行
- B.银行的银行
- C.国家的银行
- D.企业的银行
-
政策性金融机构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 ( ) 。
- A.贷款
- B.投资
- C.担保
- D.存款
-
我国财务公司的设立者是 ( ) 。
- A.企业集团
- B.商业银行
- C.政府机构
- D.证券公司
-
具有分散风险、组织经济补偿职能的金融机构是 ( ) 。
- A.证券公司
- B.财务公司
- C.保险公司
- D.担保公司
-
由汇率波动导致的风险属于 ( ) 。
- A.信用风险
- B.市场风险
- C.流动性风险
- D.战略风险
-
代理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 ( ) 。
- A.负债业务
- B.资产业务
- C.投资业务
- D.中间业务
-
按照国际惯例,优惠贷款中的赠予成份必须大于 ( ) 。
- A.25%
- B.50%
- C.75%
- D.90%
-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三者的关系是 ( ) 。
- A.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
- B.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 C.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 D.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
投资收益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 ( ) 。
- A.经常项目
- B.资本项目
- C.金融项目
- D.储备项目
-
通货紧缩表明社会总供求关系是 ( ) 。
- A.有效需求过剩
- B.有效需求不足
- C.货币供给过多
- D.商品供给不足
-
下列选项中体现资本市场特点的一项是 ( ) 。
- A.流动性强
- B.期限短
- C.安全性高
- D.风险性高
-
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的 ( ) 。
- A.价值形态
- B.物理形态
- C.变现能力
- D.盈利能力
-
认为货币仅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对经济无实质性影响的理论是 ( ) 。
- A.中立货币论
- B.马克思主义货币论
- C.货币极端重要论
- D.货币面纱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