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全国自考《货币银行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
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是由哪些基本环节构成的?
-
联系我国实际,试述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
如何区分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
-
简述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
-
某企业持有一张三个月后到期的一年期汇票,面额为4万元,到银行请求贴现,银行确定该票据的市场贴现率为4%,贴现金额是多少?(一年以360天计算)
-
政府贷款的附加条件有哪些?
-
自由外汇
-
银团贷款
-
狭义货币
-
货币制度
-
国家信用
-
无论有形或无形的金融市场都必须具备的要素有 ( ) 。
- A.交易工具
- B.交易对象
- C.交易主体
- D.交易场所
- E.交易价格
-
证券行市 ( ) 。
- A.与证券收益成正比
- B.与证券收益成反比
- C.与市场利率成正比
- D.与市场利率成反比
- E.等于证券收益
-
外汇风险的种类有 ( ) 。
- A.交易风险
- B.会计风险
- C.经济风险
- D.信用风险
- E.流动性风险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强化表现为 ( ) 。
- A.中央银行职能的复合化
- B.中央银行发行银行职能的确定
- C.中央银行的国有化
- D.制定新的银行法
- E.中央银行承担“最后贷款人”责任
-
证券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 ( ) 。
- A.抵押业务
- B.代理业务
- C.自营业务
- D.信用业务
- E.咨询业务
-
货币面纱论认为 ( ) 。
- A.货币本身没有价值
- B.货币就象笼罩在实物经济上的面纱
- C.货币是一种便利交换的手段
- D.货币对经济不发生实质性影响
- E.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发生的明显变化有 ( ) 。
- A.存款负债比重上升
- B.存款负债比重降低
- C.非存款类资金来源比重上升
- D.存款中定期存款比重上升
- E.存款中活期存款比重下降
-
我国《保险法》规定的保险业经营规则包括 ( ) 。
- A.分业经营
- B.混业经营
- C.依法办理再保险
- D.提取准备金和公积金
- E.建立精算制度
-
一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 ( ) 。
- A.稳定物价
- B.经济增长
- C.促进金融改革
- D.充分就业
- E.国际收支平衡
-
经济主体对货币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 ( ) 。
- A.收入水平
- B.利率高低
- C.物价高低
- D.经营规模
- E.货币收支流量
-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货币制度是 ( ) 。
- A.银本位制
- B.金本位制
- C.联系汇率制
- D.浮动汇率制
-
下列中央银行中,资本金全部为国家所有的是 ( ) 。
- A.意大利中央银行
- B.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 C.中国人民银行
- D.日本银行
-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 ) 。
- A.吸收存款
- B.政府借款
- C.预算拨款
- D.向国际金融机构借款
-
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承担直接赔偿责任的保险类型是 ( ) 。
- A.自愿保险
- B.原保险
- C.强制保险
- D.再保险
-
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与政府的关系属于 ( ) 。
- A.依附型
- B.独立型
- C.相对独立型
- D.中间型
-
由出口方的银行贷给进口方商人或进口方银行,用以支付进口货款的贷款形式,称为 ( ) 。
- A.买方信贷
- B.卖方信贷
- C.消费信贷
- D.长期信贷
-
法定准备金率上升会导致商业银行扩张信用货币的能力 ( ) 。
- A.提高
- B.降低
- C.不变
- D.无限大
-
能够反映不同货币实际购买力水平的是 ( ) 。
- A.名义汇率
- B.实际汇率
- C.买入汇率
- D.卖出汇率
-
将同一份内容的资产买进再卖出的合约,称为 ( ) 。
- A.期权协议
- B.期货协议
- C.回购协议
- D.逆回购协议
-
公开市场业务属于中央银行的 ( ) 。
- A.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 B.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 C.直接信用管理工具
- D.间接信用指导
-
中间业务形成商业银行的 ( ) 。
- A.表内资产
- B.表内负债
- C.非利息收入
- D.利息收入
-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 ( ) 。
- A.A
- B.B
- C.C
- D.D
-
交易的金融工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称为 ( ) 。
- A.现货市场
- B.期货市场
- C.资本市场
- D.货币市场
-
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资金来源是 ( ) 。
- A.发行股票
- B.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
- C.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
- D.吸收储蓄存款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 ( ) 。
- A.稳定物价
- B.促进经济增长
- C.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
- D.稳定物价,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