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全国2015年4月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00390)真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为小班正规性科学活动“认识小手”设计两种不同的导入方法。

  2. 冬天里,某中班进行“动物怎样过冬”的科学活动时,讨论到有关乌龟的事情。有一位幼儿说“乌龟是会冬眠的”。这时另一位幼儿说乌龟是不冬眠的,并且说:“我家里饲养的两只小乌龟一直没有冬眠……”教师面对这种情况,便想告诉大家:乌龟确实是冬眠的,另一位幼儿说的不对。但是她又想到这样做岂不是成了知识的灌输?于是,她想到另一种处理办法——请大家一起来观察乌龟究竟是不是冬眠的。可她又担心:万一乌龟真的像这位幼儿说的那样不冬眠怎么办呢,岂不是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答案?这个“乌龟冬眠”的问题竞难住了老师!

    请联系你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结果”的认识分析这个事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3. 为中班科学活动“沉浮”设计活动目标,并说明理由。

  4. 结合自身的体会,试述教师素质对学前儿童学科学的影响。

  5.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项目及所包括的内容。

  6.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观察法的作用。

  7.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重要性。

  8. 简述社会资源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9. 简述学前儿童学科学的要素。

  10. 简述科学经验的概念。

  11.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_______,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活动中的有关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2. 分类的过程也是_______的过程,它能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1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_______和心理环境等要素。

  14. 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的简称是_______教育。

  15. 儿童的活动具有_______、对象性、互动性等特点。

  16.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_______。

  17. 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社会的需要、_______和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1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就是儿童的_______过程。

  19.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为()

    • A.设计评价方案→确定评价目的→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
    • B.确定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
    • C.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
    • D.确定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
  20. 评价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否“达标”,或者评价教育质量达到什么等级,这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 A.鉴别作用
    • B.诊断作用
    • C.预测作用
    • D.改进作用
  21. 挑选分类一般适用于幼儿园()

    • A.大班
    • B.中班
    • C.小班
    • D.小班、中班
  22. 关于自然角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自然角是儿童进行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场所
    • B.儿童要在教师的统一计划和指导下进行活动
    • C.儿童要分班、分组地轮流进行活动
    • D.自然角中只能进行随机的科学活动,而不能进行长期系统观察
  23. 访问交通警察,这一做法是利用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

    • A.信息资源
    • B.材料资源
    • C.人力资源
    • D.组织资源
  24. 观察、探索事物成长、变化过程的方法称作()

    • A.个别物体的观察
    • B.个别现象的观察
    • C.比较观察
    • D.长期系统观察
  25. 适合小班儿童种植的品种是()

    • A.太阳花
    • B.花生
    • C.棉花
    • D.西红柿
  26. 儿童观察探索不同品种的水果,发现它们的相似处和不同处的观察类型属于()

    • A.个别物体的观察
    • B.个别现象的观察
    • C.比较观察
    • D.系统性观察
  27. 有关不同类型科学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偶发性科学活动没有既定的活动目标
    • B.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仅仅是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延伸
    • C.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教师不提供材料,儿童自己就地取材
    • D.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内容是随机、不确定的
  28. 属于开放性问题的教师提问设计是()

    • A.“它是什么?”
    • B.“它们一样吗?”
    • C.“你们愿意参加吗?”
    • D.“你刚才发现了什么?”
  29. 适合学前儿童直接探索的内容是()

    • A.太阳的结构
    • B.太阳能发光、发热
    • C.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关系
    • D.太阳黑子
  30. 学前儿童可以直接探索的化学现象是()

    • A.颜色的叠加和变化
    • B.重力现象
    • C.溶解现象
    • D.霉变现象
  31. 教师参与到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中,其目的是()

    • A.教儿童如何探索
    • B.与儿童同玩同乐
    • C.让儿童重复人类历史上的科学探索过程
    • D.克服儿童在自发探索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
  32. 让城市的儿童认识压路机,让农村的儿童认识拖拉机,这样的考虑体现了科学教育内容的()

    • A.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
    • B.广泛性和代表性要求
    • C.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
    • D.时代性和民族性要求
  33. 儿童从探索的第一阶段“瞎忙”进入第二阶段“探究”的转折点是()

    • A.儿童的疑问变成明确的问题
    • B.儿童的探索获得了成功的发现
    • C.儿童的探索没有结果
    • D.儿童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34. 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之一是()

    • A.同伴交流
    • B.自然环境
    • C.生活经验
    • D.教师强化
  35. 在“沉浮”的活动中,学前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获得的科学探索结果是()

    • A.物体沉浮的现象
    • B.物体沉浮的原因
    • C.浮力的概念
    • D.比重的概念
  36. 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是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

    • A.哲学依据
    • B.心理依据
    • C.学科依据
    • D.社会依据
  37. 一般来说,“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这一目标适合于幼儿园()

    • A.小班
    • B.中班
    • C.中班和大班
    • D.大班
  38. 学前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是()

    • A.不具有概括性的
    • B.非本质的概括
    • C.本质的概括
    • D.抽象水平的概括
  39. 老师对小朋友说:“在草地上走,会把小草踩疼的。”儿童就信以为真,都不去踩小草了。这反映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 A.好奇的特点
    • B.好探索的特点
    • C.自我中心的特点
    • D.好动的特点
  4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须促进儿童的全面、整体发展,是因为儿童的发展具有()

    • A.连续性
    • B.整体性
    • C.阶段性
    • D.个体差异性
  41. “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属于教师应具备的()

    • A.教育知识
    • B.教育技能
    • C.科技素养
    • D.教育观念
  42. 科学知识的来源是()

    • A.客观的研究
    • B.前人的经验
    • C.科学家的论断
    • D.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