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全国2012年10月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00390)真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案例:在户外游戏时,小明在草地上发现了几只瓢虫。他开心极了,旁边的小朋友也一起围了过去。他们一起数瓢虫背上有多少个点,还把瓢虫放在手心让它慢慢地爬。这时,老师看见了,走过来对他们说:“脏死了,快扔掉。”

    请问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科学活动?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做?

  2. 以大班儿童为对象,设计一个和力有关的科学活动,写出该活动的目标和准备提供给幼儿的科学经验(不必进行活动过程的设计)。

  3. 为中班正规性科学活动“制作小小降落伞”设计两种不同的导入方法。

  4. 教师良好的科技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5. 论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结果的含义。

  6.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观察分析法的含义及要求。

  7. 简述学前儿童的科学技术教育的具体内容。

  8. 简述心理环境的含义及良好心理环境对儿童学科学的作用。

  9. 简述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

  10. 简述学前儿童种植和饲养活动的特点。

  11. 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本质上是儿童的________过程。

  12. 学前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________。

  13. 集体活动、个人活动和________活动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三种组织形式。

  14. 一般来说,一次正规性科学活动的时间在________分钟。

  15. 学前儿童可探索的有关自然科学现象的内容包括:气候和季节现象,常见的物理现象,简单、安全的________现象。

  16.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分为课程评价、________评价和环境评价。

  17. 操作活动不同于简单的摆弄在于它具有________和程序性。

  18. 幼儿园可以在各个班级的活动室中建立________、科学桌、科学角,这些都是为儿童提供的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环境。

  19. 在开展科学教育之前,对教育对象进行的预测性评价称为()

    • A.儿童发展评价
    • B.诊断性评价
    • C.形成性评价
    • D.课程评价
  20. 通过评价揭示、暴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使教育者明确教育中的症结所在,这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 A.鉴别作用
    • B.诊断作用
    • C.预测作用
    • D.改进作用
  21. 分析教育环境的各个维度中,反映环境对儿童行为的限制程度的维度是()

    • A.简单——复杂
    • B.高活动量——低活动量
    • C.开放——封闭
    • D.干预——隐退
  22. 在完成某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评价称为()

    • A.改进性评价
    • B.诊断性评价
    • C.形成性评价
    • D.终结性评价
  23. 带领儿童参观蔬菜大棚基地的做法是利用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

    • A.信息资源
    • B.材料资源
    • C.人力资源
    • D.组织资源
  24. 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利用一定的仪器或设备,通过操纵变量来观测相应的现象和变化的方法是()

    • A.科学实验
    • B.观察
    • C.分类
    • D.科学游戏
  25. 关于科学角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科学角的材料提供要丰富、齐全
    • B.科学角避免放置与教学内容重复的材料
    • C.科学角放置材料可以不必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
    • D.科学角要根据儿童的兴趣放置材料
  26. 适合幼儿园饲养的动物是()

    • A.绵羊
    • B.猪
    • C.猴
    • D.小兔
  27. 儿童通过养蚕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这属于()

    • A.长期系统性观察
    • B.个别现象的观察
    • C.个别物体的观察
    • D.比较性观察
  28. 具有操作性的科学活动目标设计是()

    • A.激发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 B.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 C.能用动作表现蚕吃桑叶的动作
    • D.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29. 在设计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目标时,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活动目标要有()

    • A.可操作性
    • B.针对性
    • C.层次性
    • D.灵活性
  30. 属于封闭性问题的教师提问设计是()

    • A.“你发现了什么?”
    • B.“它是什么样的?”
    • C.“你有什么办法?”
    • D.“它们一样吗?”
  31. 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天气现象是()

    • A.了解风形成的原因
    • B.观察并记录不同种类的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 C.观察和探索常见的天气现象:冰、雪、雾、雨等
    • D.了解雨的成因
  32. 儿童在科学活动“玩水”中,发现积木总是漂在水面上,这一感受属于科学教育的()

    • A.过程
    • B.结果
    • C.原理
    • D.问题
  33. 在学前儿童学科学过程中,发挥动力作用的要素是()

    • A.探索结果
    • B.探索对象
    • C.探索过程
    • D.探索态度
  34. 生活在海边的儿童可以很早就开始接触海洋动物,这体现了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

    • A.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
    • B.学科性和系统性要求
    • C.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
    • D.时代性和民族性要求
  35. 学前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就其概括水平来说,处于()

    • A.动作经验水平
    • B.表象水平
    • C.抽象水平
    • D.符号水平
  36. 和其它组织形式相比,集体教学的优越之处是()

    • A.教师的直接指导多,缩短了儿童的“摸索”时间
    • B.充分发挥和体现儿童的主体性
    • C.易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 D.教师的指导能照顾到不同儿童
  37. “激发和培养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这一目标适合于()

    • A.小班
    • B.中班
    • C.大班
    • D.小班或中班
  38. 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之一是()

    • A.社会科学的学科特点
    • B.社会的需要
    • C.儿童发展的需要
    • D.学前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39.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必须具有年龄层次性,这是因为儿童的发展具有()

    • A.整体性
    • B.阶段性
    • C.连续性
    • D.个体差异性
  40. 某儿童说:“每颗星星上都有一个人,拿着手电筒对着我们一会儿开一会儿关,所以星星就会眨眼睛了。”这反映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 A.好奇的特点
    • B.好探索的特点
    • C.自我中心的特点
    • D.好动的特点
  41. 在儿童学科学诸要素中,核心要素是()

    • A.探索态度
    • B.探索对象
    • C.探索过程
    • D.探索结果
  42. 关于科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科学是获得新发现的过程
    • B.科学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
    • C.科学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 D.科学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