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全国2006年10月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00390)真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某中班最近的活动主题是“泡泡”。孩子们已经有了很多吹泡泡的经验,而且他们也会用圆形的“吹泡泡器”(实际上就是用铁丝做成的一个环)来帮助自己吹出一个大“泡泡”。这天,老师给儿童提供了几种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三角形、方形、半圆形等。她引导儿童讨论:用它们可以吹出什么样的泡泡来呢?大多数孩子都认为,三角形的“吹泡泡器”能吹出三角形的泡泡,方形的能吹出方形的泡泡……接下来是孩子们的实验。出乎意料的是,实验的结果和他们预先猜想的大不相同: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为什么这些吹泡泡器吹出来的都是圆形的呢?”孩子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对他们说:“我本来也是以为会吹出各种形状的泡泡,没有想到却是这样的结果!我也觉得很奇怪呢!”带着这个奇怪的问题,活动结束了。

    你认为这个活动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要求?谈谈你的想法。

  2. 为小、中、大班儿童分别设计一个以“小草”为主题的科学活动认知目标。

  3. 快要入冬的时候,某园小班儿童奇奇发现自然角里那条挺活跃的小鱼不动了,于是急忙从鱼缸里把小鱼捞出来用手帕包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自己的被窝里。结果小鱼死了。有的小朋友责怪奇奇害死了小鱼,奇奇却委屈地哭了起来,说:“我是看到小鱼快要冻死了才把它放进被窝里的……”

    根据创设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良好心理环境的要求,谈谈教师面对这一事件应如何处理。

  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主要有哪些?

  5. 试举例说明科学游戏和科学探索活动的区别。

  6. 偶发性科学活动对学前儿童学科学的作用是什么?

  7. 幼儿教师在创设和管理科学桌、科学角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8.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技术教育的内容。

  9. 根据教育评价的不同对象,可以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分为课程评价、________评价和环境评价等。

  10. 什么是初级科学概念?

  11. 简述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的外部因素。

  12. 就具体分类方法而言,挑选分类一般用于________班。

  1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包括________、物质材料和心理环境等要素。

  1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包括人体、自然生态环境、________和科学技术教育等四个方面。

  15. 对于中、大班儿童,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的问题来指导儿童认识事物之间简单、明显、外在的联系。

  16.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过程和结果并不是相对立的,而是相统一的。它们相统一的基础就是儿童自身的________。

  17.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引导儿童获取广泛的科学技术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________水平的初级科学概念。

  18. 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认知、情感和________的全面发展。

  19.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确定评价目的”这一步骤不涉及的问题是()

    • A.由谁评价
    • B.为什么评价
    • C.评价什么
    • D.怎样评价
  20. 关于学前儿童教育评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教育评价是一种纯客观的活动
    • B.教育评价要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
    • C.教育评价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
    • D.教育评价是建立在客观资料基础上的主观判断过程
  21. 不符合客观性要求的观察记录是()

    • A.他对自然角很有兴趣
    • B.他今天早晨来园后第一件事是观察自然角
    • C.他在自然角持续观察了20分钟
    • D.他今天带了一只小乌龟放到自然角中
  22. 不属于电教媒体特点的是()

    • A.形象生动性
    • B.注意稳定性
    • C.时空宽广性
    • D.媒体多样性
  23. 关于自然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角是儿童进行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场所
    • B.儿童要在教师的统一计划和指导下进行活动
    • C.儿童要分班、分组地轮流进行活动
    • D.自然角中只能进行随机的科学活动,而不能进行长期系统观察
  24. 请科学家到幼儿园来向儿童介绍南极考察的经历,这一做法是利用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中的()

    • A.信息资源
    • B.材料资源
    • C.人力资源
    • D.组织资源
  25.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中,运用感知觉探索物体的特性,发现某种现象的发展过程或所发生的变化的方法是()

    • A.科学实验
    • B.观察
    • C.分类
    • D.科学游戏
  26. 不适合在自然角饲养的动物是()

    • A.猫
    • B.乌龟
    • C.蚕
    • D.金鱼
  27. 儿童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习形式是()

    • A.个人探索
    • B.集体教学
    • C.分组学习
    • D.小组讨论
  28. 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游戏规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规则应服从于科学教育要求和游戏展开的需要
    • B.规则应有利于儿童的操作和智力活动
    • C.规则应限制儿童的活动
    • D.规则应简单,便于儿童执行
  29. 在设计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目标时,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活动目标要具有()

    • A.可操作性
    • B.针对性
    • C.层次性
    • D.灵活性
  30. 不适合幼儿探索的科学内容是()

    • A.气温的变化
    • B.四季的成因
    • C.雨、雪现象
    • D.季节变化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
  31. 有关幼儿园自然生态环境教育的观念中,错误的是()

    • A.要向儿童展示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 B.要让儿童认识到自然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广泛的、动态的联系
    • C.要培养儿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精神
    • D.要告诉儿童人类必须不断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3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中不包括()

    • A.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
    • B.学科性和系统性要求
    • C.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
    • D.时代性和民族性要求
  33. 适宜于冬季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是()

    • A.雾和雪
    • B.昆虫
    • C.彩虹
    • D.小草
  34. 属于间接指导的是()

    • A.教师通过同伴的相互学习来实现指导
    • B.教师通过学习材料的设计来实现指导
    • C.教师先让儿童自己探索然后再教给他们答案
    • D.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
  35. 教师参与到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中,其目的是()

    • A.教儿童如何探索
    • B.与儿童同玩同乐
    • C.让儿童重复人类历史上的科学探索过程
    • D.克服儿童在自发的科学探索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
  36.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是()

    • A.教师教科学的过程,而不是儿童学科学的过程
    • B.教师指导的过程,而不是儿童探索的过程
    • C.教师指导下儿童自主的科学探索过程
    • D.儿童自发的科学探索过程
  37. 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是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

    • A.哲学依据
    • B.心理依据
    • C.学科依据
    • D.社会依据
  38. “帮助儿童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发展观察力”的目标属于()

    • A.大班目标
    • B.中班目标
    • C.小班目标
    • D.托班目标
  39. 儿童认为花盆不听话才摔碎了,这属于()

    • A.道德方面的自我中心
    • B.认知方面的自我中心
    • C.情感方面的自我中心
    • D.社会方面的自我中心
  40. 儿童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础是()

    • A.初级科学概念
    • B.抽象科学概念
    • C.科学经验
    • D.科学理论体系
  41. 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

    • A.受表扬
    • B.好奇心
    • C.学本领
    • D.活动身体
  42. 不属于教师科技素养内涵的是()

    • A.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
    • B.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 C.能尊重儿童
    • D.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