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真题(全国统一命题)
-
33.结合实际试述影响幼儿社会化的因素。
-
王老师组织了一次认识磁力的科学活动活动开始时她准备了一个板子,板子前面贴着一只猫在钓鱼。王老师在板子后面用磁铁控制让小猫钓到了鱼。幼儿看到都很惊讶,纷纷议论是如何做到的幼儿通过“小猫钓鱼”知道磁铁可以吸引之后王老师让幼儿观察和操作磁铁,知道磁铁可以吸引也可以排斥,然后问幼儿如何制作“撞不到的碰碰车”。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上述情景中王老师采用了哪些问题解决的方法?
(2)幼儿园常用的问题解决方法有哪些?
(3)如何打破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阻碍?
-
儿童的哪些特点会影响发展适宜性教育的效果?
-
传统教育与运动教育有什么区别?
-
试述学习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
通过举例简单说明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
儿童的学习有哪些特点?
-
最近发展区
-
简述幼儿教师心理应激的成因。
-
学习策略有哪些类型?
-
知识的同化
-
品德
-
学习
-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把刺激和反应直接联合的
- A.概念学习方式
- B.复杂学习方式
- C.单纯学习方式
- D.间接学习方式
-
测量法
-
以下哪位科学家于1913年发表了《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里想》一文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 A.华牛
- B.斯金纳
- C.罗杰斯
- D.加涅
-
世界上第一个学习理论是
- A.学习的联结说
- B.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 C.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 D.顿悟说
-
埃里克森研究指出幼儿阶段儿童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居作用”因而教师可以成为
- A.幼儿的塑造者
- B.幼儿的养护者
- C.幼儿的榜样
- D.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
-
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活动是
- A.师幼互动
- B.幼幼互动
- C.师师互动
- D.教学互动
-
格兰布斯将教师角色分为两大类社会文化传播者和
- A.教学执行者
- B.教学实施者
- C.教学指导者
- D.教学组织者
-
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其中三水平是指
- A.无律水平、他律水平与自律水平
- B.模仿水平、应用水平与创新水平
- C.前道德水平、道德水平与后道德水平
- D.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与后习俗水平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
- A.学习行为
- B.心理现象
- C.教育行为
- D.实践活动
-
幼儿伙伴交往的基本途径是
- A.想象
- B.游戏
- C.学习
- D.言语
-
互惠性教学中对阅读中存在的困感进行解答的过程被称为
- A.提问
- B.澄清
- C.总结
- D.预言
-
布兰尼的著名命题:“我们知晓的要比我们能说出的多。”说的是以下甲类知识?
- A.陈述性知识
- B.程序性知识
- C.显性知识
- D.隐性知识
-
蒙台梭利建构了一套特殊教育模式是
- A.思物教育
- B.运动教育
- C.游戏教育
- D.感觉教育
-
我1如果口喝了就找水喝,出汗了就而要毛巾,这类决策的知识表征方式是
- A.概念
- B.表象
- C.图式
- D.产生式
-
智力技能根据其应用可分为一般的智力拉能和
- A.普通的智力技能
- B.专门的智力技能
- C.特殊的智力技能
- D.认知的智力技能
-
幼儿在认识了兔子、乌龟、松鼠之后学习“动物.的概念,这属于
- A.概念同化
- B.初级概念
- C.上位学习
- D.下位学习
-
动作技能可也称
- A.智力技能
- B.认知技能
- C.运动技阴
- D.知觉搜能
-
守植法是由以下哪位科学家的守恒实验演变过来的方法?
- A.桑代克
- B.奥苏泊尔
- C.维果茨基
- D.皮亚杰
-
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么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的知识属于
- A.陈述性学习
- B.程序性学习
- C.显性学习
- D.隐形学习
-
学前教育心理研究中常用的调变方法主要有问卷法、活动产品分析法和
- A.访谈法
- B.测验法
- C.实验法
- D.观察法
-
布朗、柯林斯和杜吉德首次提出并界定了以下哪种学习的概念
- A.情境性学习
- B.直观学习
- C.实物学习
- D.镇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