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全国2009年4月学前教育原理自考真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材料1: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有一人因从小就能熟读经书而做了官,被誉为神童。于是,当地有孩子的人家都逼着家里的小“神童”熟读《五经》。但是,小孩生性好玩,不肯好好背记。为此,家长将这些“神童”放进竹篮中,吊上树梢,使其无法玩耍。不少家长还请来家教。孩子背完一经,先生就能得到孩子家长的若干铜钿,作为酬劳与奖励。结果,饶州许多孩子被活活逼死。材料2:近些年,不少机构或个人推出了名目繁多的培养神童的所谓“方案”、“工程”等等。在“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刺激下,很多家长趋之若鹜。例如:某培训机构曾经推出了一个计划,号称只要孩子从小接受他们的培训,10岁时就能赶超大学生。并且,不需要任何筛选,只要交钱,所有孩子都能成为“神童”。从功能论的角度,对以上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2. 联系实际,分析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系统性原则。

  3. 简述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4. 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5. 简述托幼机构与社区合作的途径?

  6. 儿童观

  7. 简述各国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原因?

  8. 课程模式

  9. 幼儿行为辅导

  10. 学前教育价值取向

  11. 认为“教师应当是父母的替代者,是幼儿自我实现和人格建构的支持者和引导者”的理论流派是()

    • A.成熟主义理论
    • B.精神分析理论
    • C.行为主义理论
    • D.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12. 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在教学方面的特色是()

    • A.合作教学
    • B.直接教学
    • C.间接教学
    • D.支架式教学
  13. 结构主义的幼儿园课程提倡()

    • A.平行式课程
    • B.螺旋式课程
    • C.直线式课程
    • D.渐进式课程
  14. 当一名幼儿试图爬上攀登架但又犹豫不决时,教师支持、鼓励的目光会使他感到安全并能够自信地继续自己的活动。这体现了哪种师幼关系?()

    • A.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关爱
    • B.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一定的师幼关系中
    • C.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注
    • D.幼儿获得来自教师的安全感
  15. 从历史上看,“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的()

    • A.汉代
    • B.唐代
    • C.宋代
    • D.明代
  16. 下面不属于建立优质师幼关系策略的是()

    • A.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谈
    • B.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
    • C.以旁观者的身份观望幼儿的活动
    • D.积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17. 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主要有互动性、民主性、激励性和()

    • A.平等性与分享性
    • B.互主体性与平等性
    • C.互主体性及分享性
    • D.互主体性与启发性
  18. 认为“课程是儿童和青年获得这些目标所必须具有的一连串经验”的是()

    • A.麦克唐纳
    • B.杜威
    • C.坎萨斯
    • D.博比特
  19. 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辅导的主要和主导力量是()

    • A.教师
    • B.家长
    • C.班级生活
    • D.集体舆论
  20. 下面不属于师幼关系单向度表现的是()

    • A.教师——儿童的“代言人”,儿童——教师的“应声虫”
    • B.教师——引导者,儿童——探索者
    • C.教师——规则的维护者,儿童——规则的执行者
    • D.儿童——教师的“玩具”,教师——“玩具”的操纵者
  21. 表现出平静、性情平和、可信赖、克制、有思想、谨慎、被动等特征的是()

    • A.稳定的内倾型
    • B.稳定的外倾型
    • C.不稳定的内倾型
    • D.不稳定的外倾型
  22. 面对幼儿的告状行为,专业化教师会做出的反应是()

    • A.抓紧了解情况,当务之急是消除争端
    • B.通过转移注意力、大声训斥、拿走玩具、分开、说教等方式息事宁人
    • C.考虑“怎样迅速解决这场纠纷”,尽量不要影响正在开展的教育活动
    • D.把这一事件以及对它的思考作为课程设计和班级管理的依据
  23. 个人本位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

    • A.柏拉图
    • B.英格曼
    • C.卢梭
    • D.乌索娃
  24. 信息时代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在师幼关系方面,教师要由师幼关系的控制者转变为师幼关系的()

    • A.协调者与合作者
    • B.引导者与合作者
    • C.领导者与协调者
    • D.指导者与合作者
  25. 幼儿园教学的基本途径是()

    • A.上课
    • B.生活活动
    • C.劳动
    • D.游戏
  26. 在假设的情境中,幼儿的利他行为()

    • A.较多
    • B.较少
    • C.很少
    • D.几乎没有
  27. 在学前阶段,最为明显的、直接体现出来的效益是()

    • A.内部效益
    • B.社会效益
    • C.个人经济效益
    • D.个人精神效益
  28. 一般由各班开办,教师用书面形式及时向家长反映本班幼儿的最新情况、幼儿的点滴进步、阶段目标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这是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中的()

    • A.园(所)刊
    • B.家园(所)专栏
    • C.家园联系册
    • D.家园(所)之窗
  29. 目前的研究表明,现已知道的学习类型主要有()

    • A.视觉型、听觉型、嗅觉型、书面型和群体互动型
    • B.视觉型、听觉型、肢体型、书面型和群体互动型
    • C.视觉型、听觉型、肢体型、口语型和群体互动型
    • D.视觉型、触觉型、肢体型、书面型和群体互动型
  30. 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中,不属于托幼机构组织的活动是()

    • A.家长会
    • B.家庭访问
    • C.家长学校
    • D.家长委员会
  31. 我国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中指出,教与学的共同基础是()

    • A.一日生活
    • B.游戏
    • C.活动
    • D.教学
  32. 在美国,各种日托中心、保育学校托收幼儿的年龄为()

    • A.0~3岁
    • B.2~5岁
    • C.2~6岁
    • D.3~6岁
  33. 20世纪50年代,把“学前教育”这一概念引入幼儿园的是()

    • A.皮亚杰
    • B.杜威
    • C.维果斯基
    • D.乌索娃
  34. 从近代起,我国学前教育的终止年龄确定为( )

    • A.6~7岁
    • B.6岁
    • C.7岁
    • D.8岁
  35. 我国最早重视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朱熹
    • D.荀子
  36. 对儿童实行公有公育,并且儿童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与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 B.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
    • C.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
    • D.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37. 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

    • A.家庭
    • B.社区
    • C.幼儿园
    • D.少年宫
  38. 幼儿园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开始于()

    • A.19世纪20年代
    • B.19世纪30年代
    • C.19世纪40年代
    • D.19世纪50年代
  39. 使幼儿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与之共鸣,改善幼儿社会行为的方法是()

    • A.自然后果法
    • B.移情训练法
    • C.生活锻炼法
    • D.社会评价法
  40. 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形式,包括学前家庭教育和()

    • A.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
    • B.学前公共教育
    • C.学前社区教育
    • D.托幼机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