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全国2016年4月自考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真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试述幼儿园音乐欣赏材料的选择。

  2. 举例分析教师运用角色的变化指导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活动的方法。

  3. 试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音乐素养。

  4. 音乐教学活动中,在音乐与动作材料方面进行的调节技术应针对哪些方面?

  5. 为学前儿童选择的歌曲,其曲调一般具有哪些特点?

  6. 简述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

  7. 简述音乐教学活动目标撰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8. 反馈

  9. 自发的音乐活动

  10. 配器

  11. 心理调节的基本要素有幼儿因素、教师因素、材料因素、()和方法因素、时间和空间因素等五大因素。

  12. 歌唱的表情

  13. 音乐教育评价活动应遵循的原则有()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建设性原则。

  14. 只有儿童的大脑处于()状态时,教师所期望的最佳学习状态才可能出现。

  15. 打击乐器演奏领域的教育内容主要有打击乐曲、打击乐器演奏的知识技能和打击乐器演奏的()等。

  16. 为学前儿童选择歌曲时,歌词的形式与()应适于用动作来表现。

  17. 学前儿童学习的主要韵律动作可分为三类: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动作。

  18. 3岁前儿童的歌唱被称为()。也就是说,3岁前儿童歌唱的音准很差,所唱出的旋律只能是大致地接近于原曲调的旋律。

  19. 材料目标的系列化侧重强调不同活动中同一材料在教育要求上的()。

  20. 奥尔夫体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创作法。

  2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是()、综合性和整体性。

  22. 音乐只能是人类对()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主观反映。

  23. 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促进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促进纪律性和()的发展以及促进民族意识与多元文化意识的发展。

  24. 针对一群或一位教师近期主要希望解决或提高的问题的评价是()

    • A.全面评价
    • B.重点评价
    • C.连续评价
    • D.独立片段评价
  25. 大班音乐欣赏《单簧管波尔卡》结构简单,适合的导入模式是()

    • A.从完整作品开始
    • B.从作品的某个部分开始
    • C.从某种辅助性材料开始
    • D.从情境表演开始
  26. 教师用操作各种直观教具的方法向儿童提供活动范例的方法是()

    • A.提示
    • B.演示
    • C.退出
    • D.反馈
  27. 音乐欣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入“欣赏”境界的重要基础是()

    • A.倾听
    • B.理解
    • C.创造性表达
    • D.感受
  28. 在演奏打击乐器的过程中使奏出的音响与音乐相协调一致的能力是()

    • A.乐器操作能力
    • B.随乐能力
    • C.合作协调能力
    • D.创造性表现能力
  29. 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适用于主要声部学习导入的作品特点是()

    • A.原配器创作比较复杂、精美完善
    • B.原设计比较单纯,可以让儿童有更多创造表达机会
    • C.本身含有主次两个部分,其主要部分本身比较复杂、精美、完善
    • D.具有更多形象或情节描写性的打击乐
  30. 铃鼓、串铃、沙球、圆弧响板和碰铃五种乐器的奏法很类似儿童拍手的方法,适合开始学习打击乐器演奏的儿童,年龄一般是()

    • A.2~3岁
    • B.3~4岁
    • C.4~5岁
    • D.5~6岁
  31. 音乐节奏稍复杂,结构是两段体或三段体的打击乐曲适合()

    • A.2~3岁的幼儿演奏
    • B.3~4岁的幼儿演奏
    • C.4~5岁的幼儿演奏
    • D.5~6岁的幼儿演奏
  32. 在韵律活动教学中,适用于音乐结构比较复杂、音乐与动作结合的要求比较高的韵律动作组合的学习或创编活动的导人活动是()

    • A.动作创编导人
    • B.音乐欣赏导入
    • C.游戏导入
    • D.故事导入
  33. 通常“手腕转动”(翻手腕花)的学习安排在幼儿园()

    • A.小班
    • B.中班
    • C.大班
    • D.任何年龄班
  34. 3岁儿童用动作跟随节奏的能力一般会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 A.不注意音乐的进行,而只把音乐作为做动作的信号或背景——逐步从注意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解脱出来,动作逐步变得更合拍、轻松、自然——逐步懂得注意音乐的进行,努力使动作与音乐节奏相一致
    • B.不注意音乐的进行,而只把音乐作为做动作的信号或背景——逐步懂得注意音乐的进行,努力使动作与音乐节奏相一致——逐步从注意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解脱出来,动作逐步变得更合拍、轻松、自然
    • C.逐步从注意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解脱出来,动作逐步变得更合拍、轻松、自然——不注意音乐的进行,而只把音乐作为做动作的信号或背景——逐步懂得注意音乐的进行,努力使动作与音乐节奏相一致
    • D.逐步从注意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解脱出来,动作逐步变得更合拍、轻松、自然——逐步懂得注意音乐的进行,努力使动作与音乐节奏相一致——不注意音乐的进行,而只把音乐作为做动作的信号或背景
  35. 一般来说,大多数幼儿都会愿意独自面对大家演唱的年龄是()

    • A.3岁末期
    • B.4岁末期
    • C.5岁末期
    • D.6岁末期
  36. 3~4岁的儿童一般可以唱出()

    • A.3~4个音
    • B.4~5个音
    • C.5~6个音
    • D.6~7个音
  37. 使学前儿童能够更好地参与音乐实践、享受音乐实践,并同时在音乐实践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学习一定的音乐()

    • A.作品
    • B.学习方法
    • C.表现能力
    • D.知识技能
  38. 在双人结伴演唱《在农场里》的活动中,“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在每一段的前奏中重新结伴的技能,要求幼儿在结伴时能基本做到迅速、安静、不争抢或拒绝同伴,并鼓励幼儿自然地接纳临时未能找到同伴的第三人”,所体现的目标是()

    • A.知识技能发展目标
    • B.学习能力发展目标
    • C.音乐感发展目标
    • D.社会性发展目标
  39. 开展教育实践的第一步骤和第一关键是()

    • A.提出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
    • B.确定教育内容
    • C.选择教育方法
    • D.制订教育活动评价方案
  40. 渗透性的音乐活动较侧重音乐的()

    • A.掌握
    • B.应用
    • C.感受
    • D.表现
  41.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用来研究和实践其音乐教育思想的教学乐器是()

    • A.小提琴
    • B.打击乐器
    • C.钢琴
    • D.木琴
  42. 在1927年发表的《我们的主张》一文中,将“幼稚园应当特别注重音乐”列为15条主张之一的是我国幼儿教育家()

    • A.康有为
    • B.蔡元培
    • C.张雪门
    • D.陈鹤琴
  43. 认为音乐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祭神活动的学说是()

    • A.巫术起源说
    • B.游戏起源说
    • C.模仿起源说
    • D.情感表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