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7年7月自考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真题及答案
-
设计一个创造性的韵律活动方案《摘果子》,基本动作:踵趾小跑步,手腕转动。
-
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结构功能有?
-
用心理调节的理论,阐述儿童在音乐学习活动中产生过度兴奋状态的原因?
-
举例说明打击乐器演奏教学活动中的知识技能?
-
简述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评价的内容?
-
反馈
-
为学前儿童选择歌曲的曲调应注意哪几方面?
-
怎样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体现整体性特点?
-
体态律动学说
-
示范
-
渗透性的音乐活动
-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综合性表现为形式、过程和()上的综合性。
-
退出,不仅是指角色上的退出,而且还特别包括在()上和空间上的退出。
-
音乐欣赏中的理解包括对音乐的情绪情感、音乐的内容及音乐的()的理解。
-
如果成人中断婴儿所喜欢的音乐,他会用哭声来“抗议”。这种表现就是音乐活动中最初产生的一种随意行动,即()的萌芽。
-
音乐是人类对()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主观反映。
-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通过()的教学,实践其教育理论。
-
法国心理学家贝尔纳从胎儿第八个月开始让其昕某些固定的音乐作品,婴儿出生后一听到这些音乐就会停止哭闹。他由此推断说明儿童()的发展潜力是很可观的。
-
构成韵律活动中合作协调能力的基础主要是:动作关系的判断、调节能力;情感关系的判断、调节能力和()的判断、调节能力。
-
音乐活动离不开(),而它又更是学前儿童从音乐活动中获取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
-
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的导入程序,实际上是指在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情境中,使幼儿第一次()的活动环节。
-
音乐欣赏教学中,不仅应让幼儿有机会倾听音乐,也要让幼儿表现音乐并借助()来交流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
为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在音乐活动中应让幼儿多获得积极()体验的机会。
-
不属于对程序因素调节技术的是()
- A.动静交替
- B.生熟交替
- C.小步距设计灵活进退
- D.角色进入及退出
-
发展幼儿倾听、感受音乐的习惯和罄力的关键是()
- A.安静倾听
- B.及时对音乐作出反应
- C.反复安静倾听
- D.采用合适的参与方式.
-
系列韵律活动教学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中,不卑帮()
- A.注意让儿童有更多创造性参与的机会
- B.注意较晚地加入音乐的伴唱或伴奏
- C.注意利用儿童的原有经验
- D.注意使用好特定标志物
-
使打击乐器奏出的音响与音乐相协调一致的能力是指()
- A.熟练地操作打击乐器的能力
- B.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
- C.良好的演奏技能
- D.熟练地操作乐器和敏锐地感知音乐的能力
-
音乐作品各段落间对比比较鲜明、比较强调性质辨别的教学内容可采用()
- A.从局部人手的设计
- B.一一匹配的设计
- C.层层累加曲设计
- D.反复整体倾听的设计
-
在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的教学活动中,即兴创编的活动特点主要是()
- A.幼儿在前,以幼儿的意见为主,教师提供完善机会或参考意见
- B.教师的潜在意见为主导意见
- C.教师与幼儿的意见各半
- D.以教师的意见为主
-
在合作性的集体歌唱活动中,除了声音和感情的和谐默契以外,还要注意()
- A.歌唱力度的和谐
- B.音色的和谐
- C.表演形式的和谐
- D.音高的和谐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3岁前,儿童还没有形成要使自己的动作与音乐一致的明确愿望
- B.3岁末期,儿童还不能对音乐的段落和句子做出反应
- C.3~4岁的儿童,已能够初步学会对音乐的段落和句子做出反应
- D.4岁后,儿童已初步形成要使自己的动作与音乐一致的明确愿望
-
将动力脚踏在强拍上,用脚的踮动来表现两拍子的音乐,这个动作是()
- A.碎步
- B.交替步
- C.踮步
- D.踏步
-
主张使家庭音乐、学校音乐、社会音乐融于一炉,从而使儿童的整个生活达到音乐境界的教育家是()
- A.蔡元培
- B.陈鹤琴
- C.陶行知
- D.张雪门
-
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幼儿当小指挥,教师演奏乐器。教师的这种行动方式是()
- A.鼓励
- B.角色的进入
- C.退出
- D.督导
-
属于音乐基本特征之一的是()
- A.音乐是视觉的艺术
- B.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 C.音乐是空同的艺术
- D.音乐是语言的艺术
-
教师对小班幼儿的反馈语言一般是()
- A.“他刚才……”
- B.“你刚才……”
- C.“你打算……”
- D.“他打算……”
-
对人的精神世界直接产生影响的是音乐的()
- A.政治功能
- B.经济功能
- C.教育功能
- D.愉悦功能
-
对于小肌肉动作能力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幼小儿童来说,打击乐器演奏是()
- A.发展小肌肉动作的理想工具
- B.表现创造能力的理想工具
- C.最自然的音乐表达工具
- D.培养个性的理想工具
-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研究的焦点是()
- A.音乐惑的发展
- B.音乐能力的发展
- C.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 D.儿童的全面发展
-
在音乐活动中,研究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学习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教师要向幼儿提供进行()
- A.主动学习的机会
- B.创造性学习的机会
- C.表演活动的机会
- D.自娱活动的机会
-
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是()
- A.目标和谐
- B.内容和谐
- C.环境和谐
- D.儿童发展和谐
-
提出“引导创作法”的音乐教育家是()
- A.铃木
- B.柯达依
- C.奥尔夫
- D.达尔克洛兹
-
为了在教育过程中通过音乐作品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教师必须首先具备()
- A.察觉音乐作品内含的教育价值的能力
- B.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 C.创作音乐作品的能力
- D.表演音乐作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