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真题(全国统一命题)
-
从象征期到图式期,儿童绘画有哪些特殊表现?对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
请根据以下活动目标和活动准备,设计大班手工活动过程的指导方案。(图片仅供参考)
活动名称:石头变变变
活动目标:
(1)运用黏贴、剪拼、盘绕、绘画等技能,进行鹅卵石造型装饰。卵石造型装饰。
(2)鼓励幼儿通过观察、联想,因意选材或因施艺,制作有趣的形象。
(3)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并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鹅卵石若干;毛笔、水粉颜料、橡皮泥、胶水、皱纹纸、彩纸、毛线、布料、剪刀等辅助材料若干。
-
西泽克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幼儿美术教育的启迪。
-
简述幼儿绘画中线条的造型内容。
-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的目标。
-
简述园丁法的特征。
-
泥塑
-
命题画
-
创造性原则
-
雕塑
-
“避免功利化教育取向,实施合理的美术课程”体现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创造性原则。
-
剪贴活动的重点是“贴”。
-
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虽然都是借助感觉和体验进行的主观审美活动,但二者是有所区别的。
-
美术教育不是要培养儿童成为艺术家,而是要让美术完全成为其他教育的手段。
-
灌输法体现了教师中心主义。
-
儿童的艺术能力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不断地发展。
-
“艺术起源于巫术”这一理论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
-
作品临摹有助于幼儿园孩子准确地把握描绘对象,应该经常使用。
-
将彩色毛线按照一定的顺序缠绕成美丽的小花,所采用的基本制作技法是________。
-
为了增强染纸的效果,可在颜料里滴进少许________。
-
儿童美术欣赏课程的内容可以透过四个层次进行教学,即感觉的层次、智慧的层次、表现的层次和________。
-
撕贴有三种基本形式,它们是自由撕、沿轮廓线撕和________。
-
审美素质主要是指审美兴趣和________。
-
学前儿童手工发展大致经历了无目的的活动期、基本形状期和________。
-
我国最早的幼儿园是南京鼓楼幼稚园,其创办者是________。
-
“根据学前儿童具体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是幼儿美术教学原则中的________。
-
工艺美术可分为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和________。
-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________。
-
美术鉴赏的理论内涵包括审美经验、艺术批评和
- A.艺术史
- B.艺术理论
- C.艺术表达
- D.艺术感知
-
15个月的孩子通常能够进行
- A.无意识涂鸦
- B.有控制的涂鸦
- C.圆形涂鸦
- D.命名涂鸦
-
“吹泡泡、画泡泡”体现了美术教学中的
- A.联想迁移法
- B.情景观察法
- C.游戏练习法
- D.语言描述法
-
幼儿绘画发展处于图式初期的年龄段大约是
- A.托班
- B.小班
- C.中班
- D.大班
-
美国心理学家罗文斐尔德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
- A.四个阶段
- B.五个阶段
- C.六个阶段
- D.七个阶段
-
“画心情”采用的是
- A.作品临摹法
- B.联想迁移法
- C.情景观察法
- D.语言描述法
-
福禄倍尔认为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是
- A.观察
- B.语言
- C.游戏
- D.造型
-
下列适合于染纸的材料是
- A.宣纸、水性颜料
- B.高丽纸、丙烯颜料
- C.卡纸、彩色墨水
- D.铅画纸、广告颜料
-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是培养学前儿童完满和谐的人格和
- A.审美感知
- B.审美情感
- C.审美创造
- D.审美素质
-
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美术是一种
- A.造型艺术
- B.表演艺术
- C.综合艺术
- D.实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