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真题试卷
-
根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求,设计一个以“按照物体量的差异排序”为内容的教学活动。
-
苏南诺娃通过实验研究了幼儿采用不同的形式对三角形、圆锥体、椭圆形等几何形体的认识。如果在训练中幼儿先看和摸,那么在以后单纯靠用手摸时,大部分幼儿能较容易地完成任务,如果始终只依靠手摸,则错误率很高,4岁儿童达90%,5岁达62%;6岁达30%,7岁达5%。
根据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为什么?
(2)对幼儿数学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
实验者向儿童呈现两只盒子,一只盛有许多珠子,让儿童往另外一个空盒子里放珠子,问儿童一直放下去,两只盒子里的珠子会不会一样多,儿童不能确认。他先回答不会,因为“它里面的珠子很少”。当主试问如果一直放下去呢,他说会比前面的盒子多了,而不知道肯定会有一个相等的时候。
根据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2)如何促进儿童的对应比较能力的发展?
-
结合实例试述指导学前儿童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要点。
-
为什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启蒙性、生活性和可探索性?
-
简述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要求。
-
简述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
简述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对其数学学习的意义。
-
关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正确的描述是 ( )
- A.教育评价是一个事实判断
- B.教育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
- C.教育评价和测量一回事
- D.教育评价体现了评价者的价值观和需要
- E.教育评价离不开测量
-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形式有 ( )
- A.集体教学形式
- B.提供有结构的操作材料
- C.创设数学学习环境
- D.上课
- E.自学教材
-
简述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包括 ( )
- A.口头数数
- B.按物计数
- C.说出总数
- D.按数取物
- E.按群取物
-
关于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
- A.儿童最初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参照系统认识空间方位
- B.学前儿童还不能完全以客体为中心区分空间方位关系
- C.学前儿童还不能完全理解空间关系的相对性
- D.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从绝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相对的空间概念
- E.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
-
针对儿童的学习结果进行的评价叫做 ( )
- A.发展性评价
- B.诊断性评价
- C.形成性评价
- D.终结性评价
-
根据当前幼儿园的教学实际,直观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 )
- A.观察
- B.示范
- C.讨论
- D.演示
- E.范例
-
幼儿感知和体验长度守恒时,教师摆出不同长度,引导幼儿观察、判断它们是否一样长。这一做法运用了 ( )
- A.定势
- B.比较
- C.迁移
- D.变式
-
按颜色、形状、大小进行排序的依据是 ( )
- A.按规则排序
- B.按量的差异排序
- C.按数量排序
- D.按数排序
-
适合进行数字的书写教育的年龄阶段是 ( )
- A.小班
- B.中班
- C.大班
- D.学前班
-
以下选项中,属于中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 ( )
- A.探索物体的特征,学习讲述物体的异同
- B.学习按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 C.学习概括物体的两个特征
- D.学习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和在表格中摆放图形
-
对儿童来说,游戏时觉得时间很短,等待时觉得时间很长,这说明儿童的时间概念具 有 ( )
- A.主观性
- B.含糊性
- C.生活性
- D.流动性
-
表示事物所具有的能区别程度异同的性质是 ( )
- A.数
- B.量
- C.类
- D.序
-
儿童能对10以内的数大多数保持守恒,说明其数概念发展所处阶段是 ( )
- A.数量的感知阶段
- B.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
- C.数的运算初期阶段
- D.数的运算阶段
-
教师为幼儿提供接触多种变化图形的机会,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达成图形( )
- A.命名
- B.指认
- C.拼合
- D.守恒
-
皮亚杰独创的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临床法”的实质是 ( )
- A.谈话
- B.观察
- C.记录
- D.操作
-
表象性功能的发展,促使儿童出现了一种新的思维类型是 ( )
- A.直觉行动思维
- B.具体形象思维
- C.抽象逻辑思维
- D.辩证逻辑思维
-
数学教育活动的基本部分是 ( )
- A.幼儿的操作活动
- B.教师的演示活动
- C.师幼互动
- D.幼儿的观察活动
-
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最概括的陈述是 ( )
- A.幼儿园培养目标
- B.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
- C.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 D.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
幼儿能进行多角度分类,即能按多种特征将集分成子集,说明幼儿 ( )
- A.已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
- B.已能感知集合界限
- C.已能准确感知集合及其元素
- D.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
-
儿童空间概念快速发展的时期是 ( )
- A.小班
- B.中班
- C.大班
- D.学前班
-
数学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其特点在于将具体的问题 ( )
- A.模式化
- B.形象化
- C.生活化
- D.系统化
-
儿童基本上能用正确词汇表示对物体轻重的感知的年龄是 ( )
- A.3岁
- B.4岁
- C.5岁
- D.6岁
-
以下平面图形中,幼儿最难掌握的是 ( )
- A.正方形
- B.长方形
- C.平行四边形
- D.梯形
-
儿童从不能说出一组实物的总数,到能够说出总数,这说明幼儿已初步形成了数概念中的 ( )
- A.数量关系
- B.对应关系
- C.序列关系
- D.包含关系
-
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 ( )
- A.2岁半
- B.3岁半
- C.4岁半
- D.5岁半
-
幼儿自编应用题:“树林里有3只小兔,又跑来1只。树林里一共有4只小兔”中存在的问题是 ( )
- A.不会提出问题
- B.编题不完整
- C.不符合生活逻辑
- D.被题目情节所吸引
-
为培养幼儿数学素养,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时,应注意内容的 ( )
- A.系统性
- B.启蒙性
- C.生活性
- D.可探索性
-
自然数“1”可以代表1个人,1块糖、1枝笔……,体现了数学的 ( )
- A.逻辑性
- B.抽象性
- C.精确性
- D.应用性
-
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对应比较法可分为重叠比较和 ( )
- A.单排比较
- B.双排比较
- C.并放比较
- D.叠放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