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真题试卷
-
儿童在计数能力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1)口能从l-10顺着数,但手却不能按实物一个个地点,而是乱点;(2)能按实物的顺序一个个地点,口却乱数;(3)口与 手能有节奏的配合,但却不是一对一的配合。
根据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现象容易出现在哪个年龄阶段?原因是什么?
(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
根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求,设计一个以“认识圆形”为内容的教学活动。
-
教师问一个儿童小鸡有多少,儿童通过点数说出有四只,再问小虫(和小鸡对应)有多少,他一口报出有4只。又问小猫有多少.他又通过点数得出有4只,再问小鱼 (和猫对应)有多少,他又一口说出有4条。
根据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2)对应逻辑观念的建立,对幼儿有何意义?
-
试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及其所表达的思想。
-
结合具体年龄段说明学前儿童(3-6岁)对物体重量感知的发展过程。
-
简述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
-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中“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的具体要求。
-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
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 ( )
- A.所选经验是否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
- B.所选经验是否是幼儿能理解的
- C.所选经验是否能给幼儿整体发展产生影响
- D.所选经验是否考虑到个体差异
- E.所选经验是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
按照评价的功能以及运行的时间,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包括 ( )
- A.学前儿童发展状况评价
- B.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
- C.诊断性评价
- D.形成性评价
- E.终结性评价
-
时间概念的特点是 ( )
- A.流动性
- B.不可逆性
- C.周期性
- D.固定性
- E.抽象性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价值在于( )
- A.帮助学前儿童正确认识世界
- B.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 C.培养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 D.系统学习数学知识
- E.培养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任务意识、规则意氓
-
关于幼儿加减运算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 B.学习减法比加法容易
- C.学习加小数的问题容易
- D.学习加大数问题容易
- E.学习减大数的问题难
-
原始人类发明的“结绳记事”方法实际上是最原始的 ( )
- A.一一对应关系
- B.序列关系
- C.类包含关系
- D.分类关系
-
排队时,请幼儿说说谁在第一、谁在笫二……,这是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认识( )
- A.基数
- B.序数
- C.相邻数
- D.数列
-
以下选项中,属于大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 )
- A.探索物体的特征,学习讲述物体的异同
- B.学习按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 C.学习概括物体的两个特征
- D.学习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和在表格中摆放图形
-
按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进行排序的依据是 ( )
- A.按规则排序
- B.按量的差异排序
- C.按数量排序
- D.按数排序
-
表示物愿运动过程中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量是 ( )
- A.空间
- B.时间
- C.速度
- D.面积
-
儿童对时间的认识,开始于和生活紧密联系的 ( )
- A.分钟
- B.小时
- C.天
- D.星期
-
“能够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和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教育要求适合于 ( )
- A.小班
- B.中班
- C.大班
- D.学前班
-
幼儿对数的认识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l0以内的数。这一现象表明幼儿已经掌握了 ( )
- A.数的守恒
- B.数的同化
- C.数的顺应
- D.数的平衡
-
评价工作的第一步是 ( )
- A.收集评价资料
- B.确定评价目的
- C.设计评价方案
- D.选择评价方法
-
提出“重视个别差异”这一数学教育原则是依据了儿童的 ( )
- A.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
- B.个性差异
- C.学习能力的个别差异人
- D.教育背景的个别差异
-
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活动设计的重点是材料的提供和 ( )
- A.目标的制定与表达
- B.活动形式的选择
- C.教师的指导讲解
- D.活动规则的确定
-
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最概括的陈述是 ( )
- A.幼儿周培养目标
- B.各年龄阶段教育自标
- C.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 D.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
让儿童学习向左或向右运动,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 )
- A.幼儿园小班
- B.幼儿园中班
- C.幼儿园大班
- D.学前班
-
从任何一个角度提出教育目标,其归宿都需落实到 ( )
- A.社会需求
- B.学科结构
- C.儿童发展
- D.教学活动
-
教师为了让儿童认识圆形和方形,请他们到教室内外到处寻找。这体现了数学教育培养儿童的 ( )
- A.学习动机
- B.主动性
- C.情感
- D.思维
-
具备认识物体重量和体积之间关系这一能力大约在 ( )
- A.3岁
- B.4岁
- C.5岁
- D.6岁
-
学前儿童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是 ( )
- A.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 B.正方体-球体-网柱体-长方体
- C.球体-正方体-网柱体-长方体
- D.正方体-球体-长方体-圆柱体
-
幼儿在对集合的笼统感知阶段,不必计数就能比较两集合中物体数量相等与否,其比较的基础是 ( )
- A.对应观念
- B.大小观念
- C.序列观念
- D.一一对应观念
-
儿童在学习编应用题时,往往会忘记题目中的本质的数量关系.而过分注意同题情境的细节。这一现象表明了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是 ( )
- A.从具体到抽象
- B.从个别到一般
-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 D.从不自觉到自觉
-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的依据是 ( )
- A.数学教育目标
- B.数学教育内容
- C.数学教育方法
- D.数学教育形武
-
幼儿园自编应用题:“小明上午吃了6个桃子,下午又吃了7个桃子,他一共吃了几个桃子”中存在的问题是 ( )
- A.被题目情节所吸引
- B.未掌握应用题结构
- C.题目不完整
- D.不符合生活逻辑
-
能较好地解决一般的教学要求与个体发展上存在差异的矛盾,从而满足每个幼儿发展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 A.集体活动
- B.小组活动
- C.个别教学
- D.集体与小组活动
-
数学强调用数量化的手段去描述客观事物,体现了数学的 ( )
- A.抽象性
- B.逻辑性
- C.精确性
- D.应用性
-
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进行评价时,应先评价其 ( )
- A.教育目标
- B.教育内容
- C.教育方法
- D.教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