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08年1月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真题试卷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按照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设计一个以“用目测或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教学活动。

  2. 举例说明如何引导幼儿感知和认识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3. 给幼儿口述了这样一道应用题:“动物园里有2只大熊猫,1只小熊猫,动物园里一共有几只熊猫?”有的幼儿马上就说:“星期天妈妈带我去动物园,也看见了大熊猫。”

    阅读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2)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中有何作用?

  4. 研究人员曾问一个儿童,是红片片多还是片片多,他一直认为片片多。直到研究人员向他解释,片片是指的所有的片片,而不是(剩下的)绿片片,他才做出正确的回答。但回答的方式是一一点数,得出红片片是8个,片片是19个,因此片片比红片片多。

    阅读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反映了幼儿的什么特点?

    (2)对学前儿童进行分类活动的教育有何意义?

  5.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步骤。

  6. 试述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7. 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8. 简述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9.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10. 比较物体数量关系教育的要求包括(     )

    • A.学习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知道哪组多,哪组少或一样多
    • B.会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多”、“少”等词语表示两组数量比较的结果
    • C.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 D.要求幼儿用动作与语言配合
    • E.学习不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影响,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相等还是不相等
  11. 量的守恒包括(   )

    • A.长度守恒
    • B.面积守恒
    • C.容积守恒
    • D.体积守恒
    • E.数的守恒
  12. 目前在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有(     )

    • A.个别活动形式
    • B.小组活动形式
    • C.集体活动形式
    • D.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活动形式
    • E.师幼互动形式
  13. 数学思维的主要成分包括(     )

    • A.集合
    • B.排序
    • C.计量
    • D.分类
    • E.对应
  14. 数的组成实质是数群与子群之间的(     )

    • A.逻辑关系
    • B.等量关系
    • C.互补关系
    • D.互换关系
    • E.包含关系
  15. “临床法”的提出者是(   )

    • A.皮亚杰
    • B.布鲁姆
    • C.布鲁纳
    • D.蒙台梭利
  16. 儿童在等待时,会说“时间怎么这么长,我急死了”,说明儿童时间概念具有(   )

    • A.主观性
    • B.周期性
    • C.流动性
    • D.含糊性
  17. 教师在进行某一内容的教学之前,有必要了解儿童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具有(   )

    • A.鉴别作用
    • B.导向作用
    • C.诊断作用
    • D.改进作用
  18.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排序比分类难
    • B.分类比排序难
    • C.比较比排序难
    • D.辨别比分类难
  19. “我在老师的后面,我在黑板的前面”,这句话体现了空间概念的(   )

    • A.可变性
    • B.相对性
    • C.连续性
    • D.抽象性
  20. 量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   )

    • A.操作性
    • B.守恒性
    • C.可测量性
    • D.可感知性
  21. 研究表明,幼儿辨认形状的关键在于(   )

    • A.配对
    • B.指认
    • C.掌握形状名称
    • D.拼合
  22. “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和圆柱体,能正确说出名称。”这一教育要求适于(   )

    • A.小小班
    • B.小班
    • C.中班
    • D.大班
  23. 教师口述应用题,幼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对应用题的理解与思考是凭借(   )

    • A.表象
    • B.动作
    • C.实物
    • D.概念
  24. “认识时钟”的教育活动属于(   )

    • A.托班教学内容
    • B.小班教学内容
    • C.中班教学内容
    • D.大班教学内容
  25.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中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要求的是(   )

    • A.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 B.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 C.会10以内数的倒着数
    • D.认识阿拉伯数字1~10
  26. 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幼儿首先需要的是(   )

    • A.教师讲解示范
    • B.分合实物的操作经验
    • C.形成数的组成的表象
    • D.形成数的组成的概念
  27. 按一般发展趋势看,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是(   )

    • A.5~6岁
    • B.4~5岁
    • C.3~4岁
    • D.2~3岁
  28. 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   )

    • A.自然数
    • B.集合
    • C.序列
    • D.对应
  29. 幼儿可以从一组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几何图形中,拿出大的红色的圆形片,说明幼儿已具备了(   )

    • A.简单的分类能力
    • B.比较能力
    • C.集合的感知能力
    • D.多角度分类能力
  30. 以下选项中,属于小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   )

    • A.探索物体的特征,学习讲述物体的异同
    • B.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 C.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
    • D.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31. 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就是要将数学概念的属性或运算技能的要素转化为(   )

    • A.区角活动
    • B.师生交互活动
    • C.幼儿独立操作学习活动
    • D.家园配合活动
  32. 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采取的形式是(   )

    • A.集体活动
    • B.小组活动
    • C.个别活动
    • D.集体与小组结合活动
  33. 数学教育内容应是幼儿所熟悉的、所理解的,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体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   )

    • A.启蒙性
    • B.启发性
    • C.生活性
    • D.可探索性
  34. 从儿童的认识、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提出数学教育目标,这一分类的角度是(   )

    • A.教育基本内容
    • B.儿童身心发展
    • C.数学教育内容
    • D.社会发展要求
  35. 随着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质的理解,事物的具体特征对儿童的干扰会(   )

    • A.逐渐增多
    • B.逐渐减少
    • C.很快消失
    • D.没有变化
  36.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了(   )

    • A.直觉行动思维
    • B.表象思维
    • C.抽象逻辑思维
    • D.辨证思维
  37. 在为儿童提供操作活动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活动。这种做法所体现的数学教育原则是(   )

    • A.发展儿童思维结构
    • B.让儿童动手操作
    • C.联系儿童生活
    • D.重视个别差异
  38. 数学语言所追求的是(   )

    • A.精确性
    • B.发散性
    • C.启发性
    • D.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