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7
-
27. 家里有个小侄女,哥哥很是喜欢,所以常常教小侄女背诵儿歌。可是,很无奈,哥哥每次都是想尽办法,累得满头大汗,小侄女还是不能完全背会儿歌。但是小侄女对电视中有关儿童食品的广告,只看过一两次,就能完整而熟练地背下来,而且惟妙惟肖,真是让人不可理解。根据此案例,结合学过的知识,请分析幼儿的记忆特点。
-
26. 联系实际,谈谈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
-
25. 联系实际,谈谈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主要受哪些条件影响。
-
23. 简述如何形成孩子良好的依恋。
-
24. 简述学前儿童性格初步形成的主要表现。
-
22. 简述语音形成大致经历的阶段。
-
21. 简述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
-
20. 类比推理
-
18. 电报句
-
19. 道德感
-
17. 具体形象思维
-
16. 再造想象
-
15. 新生儿爱听 ( )
- A.低音调的声音
- B.高音调的声音
- C.强烈的声音
- D.中音调的声音
-
12.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的是 ( )
- A.自然性
- B.社会性
- C.差异性
- D.共同性
-
13. 小朋友们听老师讲《猴子捞月》的故事,头脑中就会形成各种猴子的形象:老猴子沉稳持重,小猴子调皮灵活……这是 ( )
- A.符号表象
- B.创造想象
- C.再造想象
- D.直觉思维
-
14. 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理论是 ( )
- A.压抑说
- B.定位说
- C.消退说
- D.干扰说
-
10. 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 ( )
- A.榜样
- B.移情
- C.强化
- D.挫折
-
11. 下列哪种情感不属于学前儿童的高级情感? ( )
- A.道德感
- B.理智感
- C.美感
- D.归属感
-
9. 下列各家庭环境因素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最大的是 ( )
- A.家庭人口
- B.家庭关系
- C.物质条件
- D.家庭教育
-
7. 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而伤心时,想想自己是“大姐姐”“大哥哥”“男子汉”或某个英雄人物等。这是孩子调节自己情绪的 ( )
- A.反思法
- B.自我说服法
- C.想象法
- D.榜样法
-
8.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
- A.家庭关系
- B.同伴关系
- C.性别角色
- D.攻击性行为
-
5. 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 ( )
- A.顿悟
- B.尝试错误
- C.自我探索
- D.直观感知
-
6. 儿童语音的形成过程服从一定的 ( )
- A.学校规律
- B.遗传规律
- C.家庭教育
- D.语言环境
-
3. 幼儿期各类词增长的比例不同,据研究3~4岁词类增长的特点是 ( )
- A.虚词增长较为迅速
- B.实词增长较为迅速
- C.词汇丰富的活跃期
- D.言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期
-
4. 手眼协调的出现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它大约出现在生后 ( )
- A.4个月
- B.5个月
- C.6个月
- D.7个月
-
2. 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适用于当代儿童,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 ( )
- A.稳定性
- B.多变性
- C.延续性
- D.可变性
-
1. 2岁半到3岁,儿童注意集中的时间有所延长,最多能集中注意 ( )
- A.10~20分钟
- B.15~25分钟
- C.20~30分钟
- D.25~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