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全国2012年4月自考(学前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浩浩和圆圆同是某幼儿园中班小朋友。浩浩特别喜欢搭积木和玩“奥特曼”游戏;圆圆则十分喜欢玩“娃娃家”、开“医院”,还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表演游戏。可是,他们所在的幼儿园却为幼儿开设了各种兴趣班和特色班,并要求他们尽可能多地参加。这样,浩浩和圆圆等幼儿就很少有时间进行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了。在家里,他们的父母也不太主张他们玩游戏,认为儿童做游戏纯粹就是玩,是浪费时间。于是,弹钢琴、学古诗、学珠心算、练跆拳道等等活动便充斥着他们的业余生活……

    (1)请问:浩浩和圆圆父母与老师的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2)联系案例或实际,分析游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2. 举例说明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 联系实际,说明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因素。

  4. 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5. 学前儿童的理解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6. 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 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8. 首尾规律

  9. 情境言语

  10. 直观行动思维

  11. 最近发展区

  12. 再造想象

  13. 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是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心理的发展具有()

    • A.整体性
    • B.连续性
    • C.不均衡性
    • D.高速性
  14. 幼儿小宇精力旺盛,行动敏捷,为人热情,但情绪易冲动,难以约束自我。根据传统气质类型的划分方法,小宇的气质类型倾向于()

    • A.多血质
    • B.抑郁质
    • C.粘液质
    • D.胆汁质
  15. 妈妈在婴儿身边时,婴儿一般就能安心地玩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并不总是依偎在妈妈身旁,在此,婴儿的依恋类型属于()

    • A.回避型
    • B.无依恋型
    • C.安全型
    • D.反抗型
  16. 研究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情绪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引起了情绪体验。这说明了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是日益()

    • A.社会化
    • B.自我调节化
    • C.丰富化
    • D.深刻化
  17. 当婴儿生理上还不具备学习坐的动作的可能性时,要他学坐是无效的,这是因为儿童动作的发展受到了()

    • A.训练因素的影响
    • B.成熟因素的影响
    • C.环境因素的影响
    • D.教育因素的影响
  18.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段话的实质是()

    • A.环境决定论
    • B.遗传决定论
    • C.相互作用论
    • D.二因素论
  19. 皮亚杰研究认为,运算思维所使用的工具是()

    • A.感知
    • B.行动
    • C.表象
    • D.概念
  20. 1岁半~2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 A.单词句
    • B.多词句
    • C.电报句
    • D.复合句
  21. 儿童后学习的英文字母对先前学习的汉语拼音会产生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A.超限抑制
    • B.倒摄抑制
    • C.外抑制
    • D.前摄抑制
  22. 一天,玲玲听到一首好听的歌曲时,高兴地说:“妈妈,我也会唱,幼儿园老师教过我们。”又有一天,玲玲跟妈妈逛商店,指着货架上的玩具说:“妈妈,我们幼儿园里也有这样的玩具。”玲玲的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

    • A.识记
    • B.保持
    • C.回忆
    • D.再认
  23. 当某个幼儿能认出窗户、门、床等物体是方型的,球是圆型的……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

    • A.形状知觉
    • B.大小知觉
    • C.方位知觉
    • D.深度知觉
  24. 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同一个短时间内不能要求幼儿注意事物的更多方面,这主要是考虑到幼儿注意的()

    • A.选择性
    • B.稳定性
    • C.范围
    • D.分散
  25.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也可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

    • A.转折期
    • B.最佳期
    • C.危机期
    • D.心理性断乳期
  26. 当人从暗处走到明处,在最初一瞬间,会感到耀眼,什么都看不清,经过几秒钟,才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A.明适应
    • B.暗适应
    • C.同时对比
    • D.继时对比
  27.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其心理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从这种变化中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这主要是遵循了儿童心理研究的()

    • A.实践性原则
    • B.活动性原则
    • C.发展性原则
    • D.教育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