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2年4月自考(学前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
浩浩和圆圆同是某幼儿园中班小朋友。浩浩特别喜欢搭积木和玩“奥特曼”游戏;圆圆则十分喜欢玩“娃娃家”、开“医院”,还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表演游戏。可是,他们所在的幼儿园却为幼儿开设了各种兴趣班和特色班,并要求他们尽可能多地参加。这样,浩浩和圆圆等幼儿就很少有时间进行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了。在家里,他们的父母也不太主张他们玩游戏,认为儿童做游戏纯粹就是玩,是浪费时间。于是,弹钢琴、学古诗、学珠心算、练跆拳道等等活动便充斥着他们的业余生活……
(1)请问:浩浩和圆圆父母与老师的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2)联系案例或实际,分析游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
举例说明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联系实际,说明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因素。
-
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
学前儿童的理解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
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
首尾规律
-
情境言语
-
直观行动思维
-
最近发展区
-
再造想象
-
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是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心理的发展具有()
- A.整体性
- B.连续性
- C.不均衡性
- D.高速性
-
幼儿小宇精力旺盛,行动敏捷,为人热情,但情绪易冲动,难以约束自我。根据传统气质类型的划分方法,小宇的气质类型倾向于()
- A.多血质
- B.抑郁质
- C.粘液质
- D.胆汁质
-
妈妈在婴儿身边时,婴儿一般就能安心地玩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并不总是依偎在妈妈身旁,在此,婴儿的依恋类型属于()
- A.回避型
- B.无依恋型
- C.安全型
- D.反抗型
-
研究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情绪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引起了情绪体验。这说明了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是日益()
- A.社会化
- B.自我调节化
- C.丰富化
- D.深刻化
-
当婴儿生理上还不具备学习坐的动作的可能性时,要他学坐是无效的,这是因为儿童动作的发展受到了()
- A.训练因素的影响
- B.成熟因素的影响
- C.环境因素的影响
- D.教育因素的影响
-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段话的实质是()
- A.环境决定论
- B.遗传决定论
- C.相互作用论
- D.二因素论
-
皮亚杰研究认为,运算思维所使用的工具是()
- A.感知
- B.行动
- C.表象
- D.概念
-
1岁半~2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 A.单词句
- B.多词句
- C.电报句
- D.复合句
-
儿童后学习的英文字母对先前学习的汉语拼音会产生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A.超限抑制
- B.倒摄抑制
- C.外抑制
- D.前摄抑制
-
一天,玲玲听到一首好听的歌曲时,高兴地说:“妈妈,我也会唱,幼儿园老师教过我们。”又有一天,玲玲跟妈妈逛商店,指着货架上的玩具说:“妈妈,我们幼儿园里也有这样的玩具。”玲玲的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
- A.识记
- B.保持
- C.回忆
- D.再认
-
当某个幼儿能认出窗户、门、床等物体是方型的,球是圆型的……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
- A.形状知觉
- B.大小知觉
- C.方位知觉
- D.深度知觉
-
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同一个短时间内不能要求幼儿注意事物的更多方面,这主要是考虑到幼儿注意的()
- A.选择性
- B.稳定性
- C.范围
- D.分散
-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也可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
- A.转折期
- B.最佳期
- C.危机期
- D.心理性断乳期
-
当人从暗处走到明处,在最初一瞬间,会感到耀眼,什么都看不清,经过几秒钟,才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A.明适应
- B.暗适应
- C.同时对比
- D.继时对比
-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其心理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从这种变化中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这主要是遵循了儿童心理研究的()
- A.实践性原则
- B.活动性原则
- C.发展性原则
- D.教育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