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9年7月自考(学前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
认识三角形、长方形时,采用让幼儿边观察边触摸边说出边角的方法,和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边角的方法,哪一种方法会更有利于幼儿辨识和记忆?并运用心理学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
试述影响学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的因素?
-
如何利用幼儿注意选择性发展的规律来组织幼儿园活动?
-
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
儿童痛觉发展的规律及帮助幼儿减轻疼痛的方法有哪些?
-
儿童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 A.2—3岁
- B.3—4岁
- C.4—5岁
- D.5—6岁
-
具有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等典型特征的气质是()
- A.胆汁质
- B.多血质
- C.粘液质
- D.抑郁质
-
一般地,了解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
布里奇斯认为3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
- A.快乐和愤怒
- B.快乐和厌恶
- C.快乐和恐惧
- D.快乐和痛苦
-
儿童空间维度形容词出现的顺序是()
- A.①大小②高矮、长短③粗细④高低
- B.①大小②高矮、长短③高低④粗细
- C.①大小②高低③粗细④高矮、长短
- D.①大小②粗细③高矮、长短④高低
-
婴儿与主要照顾者的依恋大约出现于第()
- A.5、6个月
- B.6、7个月
- C.7、8个月
- D.8、9个月
-
提出“成熟势力说”的心理学家是()
- A.高尔顿
- B.华生
- C.盖塞尔
- D.斯金纳
-
与儿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相联系的是()
- A.言语的发展
- B.动作的发展
- C.意志的发展
- D.情感的发展
-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
- A.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
- B.尾首规律
- C.远近规律
- D.大小规律
-
与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反应相关的是()
- A.生理需要
- B.社会性需要
- C.社会性适应
- D.脑成熟
-
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儿童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是()
- A.3—4岁
- B.4—5岁
- C.5—6岁
- D.6—7岁
-
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发展变化中,语词的作用()
- A.基本不变
- B.越来越大
- C.越来越小
- D.始终很小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学前儿童对昨晚和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上午、下午、晚上的认知
- B.学前儿童对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昨晚的认知水平
- C.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 D.学前儿童对一年四季的认知早于对“周”的时序的认知
-
在幼儿期,幼儿大量使用的判断是()
- A.直接判断
- B.间接判断
- C.形式判断
- D.客观判断
-
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再造想像
- B.有意想像
- C.无意想像
- D.幻想
-
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转变期,约出现在()
- A.2—3岁
- B.4—5岁
- C.5—7岁
- D.7—8岁
-
幼儿时常会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具体表现的是()
- A.再造想象
- B.创造想象
- C.无意想象
- D.有意想象
-
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逐渐与别人联系、合作活动,这说明他们的注意的()
- A.选择性增强
- B.范围扩大
- C.稳定性提高
- D.分配提高
-
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能伸手抓到东西
- B.看到喜欢的东西时会手舞足蹈
- C.一抓到东西就不放,且将它塞到嘴里
- D.不断地把成人放在他手上的物体扔到地上
-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
- A.0—6、7岁
- B.3—6、7岁
- C.0—12岁
- D.0—18岁
-
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被称为()
- A.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 B.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C.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D.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