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命题预测卷三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为什么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2.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3.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4.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

  6.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 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B.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平等、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 C.维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 D.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7.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8. 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           )

    • A.和平
    • B.发展
    • C.民族独立
    • D.经济联盟
  9. 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是(           )

    • A.争取和平统一
    • B.不首先使用武力
    • C.和平统一,求同存异
    • D.争取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0.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

    •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B.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加强法制教育
  1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

    • A.集体主义
    • B.社会主义
    • C.共产主义
    • D.个人主义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主党派是(           )

    • A.执政党
    • B.反对党
    • C.在野党
    • D.参政党
  13. 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 A.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 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4. 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           )

    • A.社会主义企业
    • B.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 C.社会主义经济实体
    • D.人民代表大会
  15.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 C.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           )

    • A.阶级基础
    • B.社会基础
    • C.政治基础
    • D.经济基础
  17. 把“三个代表,重要患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 A.党的十五大
    • B.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
    • C.党的十四大
    • D.党的十六大
  18.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是(           )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B.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性社会
    •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9.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           )

    • A.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基础
    • B.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 C.民主集中制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           )

    • A.中国共产党
    • B.人民群众
    • C.知识分子
    • D.工人
  21. 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

    • A.没收
    • B.保护
    • C.限制
    • D.改造
  22. 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           )

    • A.《论十大关系》
    •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C.《不要四面出击》
    • D.中共八大的开幕词
  2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

    • A.无产阶级
    • B.农民阶级
    • C.小资产阶级
    • D.民族资产阶级
  24.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           )

    • A.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B.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 D.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25. 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错误表现在(           )

    • A.对待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上
    • B.对待小资产阶级问题上
    • C.对待富农问题上
    • D.对待地主阶级问题上
  26.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           )

    •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 B.农民问题
    • C.革命对象
    • D.革命动力
  27. 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           )

    • A.中央根据地
    • B.井冈山根据地
    • C.左右江根据地
    • D.陕北根据地
  28.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是(           )

    • A.参议会制度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C.多党合作制度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9.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           )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C.《反对本本主义》和《井冈山的斗争》
    • D.《新民主主义论》和《改造我们的学习》
  30.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

    • A.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
    •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 C.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
    • D.社会意识具有能动反作用
  31. 社会意识形态是(           )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 B.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统一
    • C.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 D.社会意识形式的全部内容
  32. 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

    • A.经济斗争
    • B.政治斗争
    • C.思想斗争
    • D.文化斗争
  33. 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           )

    • A.是否对人们都有用
    • B.是否具有不证自明的性质
    • C.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 D.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所拥护
  34. 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           )

    • A.所有制关系
    • B.地位关系
    • C.分配关系
    • D.物质关系
  3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 B.绝对性和相对性
    • C.变动性和稳定性
    • D.斗争性和同一性
  36.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           )

    • A.人类一切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 B.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须适应环境的活动
    • C.人们处理相互之间关系的活动
    •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37.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 B.确定事物的质
    • C.认识事物的量
    • D.把握事物的度
  38.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39. 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是(           )

    • A.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
    • B.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C.摆脱客观世界的制约
    • D.通过指导实践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
  40.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 B.“物是感觉的复合”
    •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 D.“理在事先,以理为本”
  41. 马克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

    • A.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 B.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 C.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 D.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