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2. 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3.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4. 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

  5.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出的决策是(  )

    • A.建设小康社会
    • B.发展循环经济
    • C.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D.建设环境节约型、资源友好型社会
  7. 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的总和。

  8. 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

    • A.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 B.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
    • C.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
    • D.我国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
  9.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地带不包括

    • A.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
    • B.中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
    • C.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
    • D.中部经济次发达地区
  10. 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C.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D.改革开放
  11.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  )

    • A.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
    • D.抗日战争时期
  12. 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状况
    • B.资金短缺
    • C.就业压力
    • D.市场经济的存在
  13. 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

    •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14. 社会意识形态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 B.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统一
    • C.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 D.社会意识形式的全部内容
  15. 下列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  )

    • A.劳动者
    • B.劳动资料
    • C.劳动对象
    • D.科学技术
  16.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  )

    • A.官僚资本
    • B.民族资本
    • C.买办资本
    • D.封建剥削制度
  17. 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

    • A.客观存在的物体
    • B.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 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
    • D.一切自然现象
  18.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

    •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19.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  )

    • A.权宜之计
    • B.必然造成两极分化
    • C.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 D.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20. 社会形态是(  )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B.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统一
    •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 D.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统一
  21. 国家政权属于(  )

    • A.经济基础
    • B.生产关系
    • C.政治上层建筑
    • D.思想上层建筑
  22. 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属于(  )

    • A.感性认识的范畴
    • B.理性认识的范畴
    • C.对事物现象的反映
    • D.真理性认识的形式
  23.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是(  )

    • A.宗教与国家分离
    • B.实行宗教自管
    • C.宗教信仰自由
    • D.限制宗教发展
  24. 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  )

    • A.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 B.它是正确区分事物的基础
    • C.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 D.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25. 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是(  )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 B.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
    • 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 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科学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  )

    • A.2002年党的十六大
    • B.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 C.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 D.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27.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以下哪篇文章中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

    • A.《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 B.《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
    • C.《将革命进行到底》
    •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  )

    • A.议会制
    • B.三权分立
    • C.集体领导
    • D.民主集中制
  29.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 A.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高低
    • B.生产工具的水平
    • C.劳动对象的利用状况
    • D.劳动者的思想觉悟水平
  30.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帝国主义不容许
    • B.封建主义不容许
    • C.无产阶级级不容许
    • D.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
  31. 邓小平在恢复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方面,不仅恢复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还突出强调了(  )

    • A.开拓创新
    • B.与时俱进
    • C.解放思想
    • D.勇于变革
  32.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 A.方向和道路
    • B.形式和过程
    • C.原因和结果
    • D.内因和外因
  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

    • A.中国共产党
    • B.人民群众
    • C.知识分子
    • D.工人
  34.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  )

    • A.合作社经济
    • B.私人经济
    • C.公私合营经济
    • D.国营经济
  3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按根本性质可划分为(  )

    • A.全民所有制经济与集体所有制经济
    • B.公有制经济与外资经济
    • C.公有制经济与私营经济
    • D.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3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
    • B.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建立指导性计划的经济体制
  37. 认识的主体是指(  )

    • A.一切有生命的人
    • B.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
    • C.一切有知识素养的人
    • D.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38.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

    • A.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 B.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 C.民主集中制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 A.经济体制改革
    • B.政治体制改革
    • C.经济建设
    • D.对外开放
  40.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  )

    • A.任何世界观都是哲学
    • B.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
    • 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 D.哲学就是世界观
  41.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 A.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
    •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 C.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
    • D.社会意识具有能动反作用